失眠癥(insomnia)是以人睡和(或)睡眠維持困難所致的睡眠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患。在社會節奏加快和競爭加劇的今天,失眠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失眠癥的患病率很高,歐美等國家患病率在20%?30%左右,在我國有10%?20%左右。這種患病率的不同與個體對生活質量的需求和主觀體驗不同有關,我國尚缺乏相關的流行病學資料。失眠癥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判斷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嚴重者合并焦慮、強迫和抑郁等癥。此外失眠還是冠心病和癥狀性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正確診斷與治療失眠對人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現在臨床醫學科學對失眠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但是,臨床醫學家們已經開始根據臨床研究,給失眠進行定義,2012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所屬現代詞,是睡眠障礙中最常見的病癥;失眠有嚴重的患者還徹夜不眠;失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時寐時醒,容易被驚醒,對聲音或燈光敏感,或徹夜不寐為其證候特點,并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惱,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學習和生活。
失眠,中醫學上稱“不寐”,藏醫稱為"寧龍病",古時稱為“不得臥”或“不得眠”。它有虛實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