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流花醫院籌建于深圳經濟特區創建的早期1981年,原為廣州軍區深圳流花醫院文錦渡門診部,1985年9月經深圳市政府批準更名為深圳流花醫院,其前身是一所部隊醫院門診部。先后建立了麗湖、文錦、新秀、水貝、龍湖、和平、鵬盛等7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深圳流花醫院現為深圳市醫保定點醫院,經過多年發展壯大,現已是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二甲醫院。深圳流花醫院是深圳市120急救中心救護醫院之一。曾榮獲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等多項榮譽稱號。流花醫院坐落在深圳市羅湖商業旺區,距深圳羅湖火車站僅五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醫院開設28個臨床、醫技科室,有病床位200張,年門診量50萬人次。98年納入深圳市醫療保險網絡,并為深圳市120急救中心肯定的應急及救護能力良好的醫院之一。2001年被廣東省衛生廳評為“百家文明醫院”。近年開展的腫瘤專家門診,擴大了對癌腫的治療手段,并與中醫“治未病”、亞健康診療、中醫針灸、疼痛專科等康復理療項目,形成醫院新的診療特色;骨外科對高發的頸、腰椎多發疾病,采CT導航定位臭氧髓核消融治療受到患者信任;依托政府政策支持,醫院開展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為造福社會、維護穩定,發揮醫院的綜合效應。深圳流花醫院傳承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傳統,愿以“優良的服務態度、優等的服務質量、優惠的服務價格”服務患者、回報社會。2009年10月,我院正式成為廣州軍區總醫院的“攜手合作共建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將為流花醫院提供技術支持。當年的軍隊醫院,如今又與軍隊再續前緣。流花醫院與廣州軍區總醫院同名同源,可謂“母子情深”。廣州軍區總醫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廣州流花湖畔,1976年以流花橋醫院注冊于世界衛生組織。1981年,在深圳特區建設的起步時期,廣州部隊為支持特區醫療事業,方便當地群眾和港澳同胞看病,在文錦渡口岸百米之遙的春風路向西村5號,利用駐軍營房開辦了“流花醫院深圳文錦渡門診部”。“流花”之名正是源自廣州流花橋醫院。
深圳流花醫院所獲榮譽深圳流花醫院是深圳市120急救中心救護醫院之一,并為深圳市120急救中心肯定的應急及救護能力良好的醫院之一。2001年被廣東省衛生廳評為“百家文明醫院”。醫院開設28個臨床、醫技科室,有病床位200張,年門診量50萬人次。深圳流花醫院是軍隊最早在特區開辦的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全開放式的綜合醫院。1987起實現自負盈虧,《解放軍報》以頭版新聞進行了專題報道。同時,先后實現清潔管理、聘用上崗雙向選擇等改革機制。創業短短四年即實現了軍區交給的醫院“不吃‘皇糧’,保留醫療技術骨干,為部隊做經濟貢獻”的艱巨任務,為探索自負盈虧辦醫院闖出了路子,為軍隊辦社會型醫院樹立了典范,被主流媒體贊為“‘流花’盛開在特區土地上”。自九十年代中期,即開展聘請社會監督員評價醫療服務制度。實行24小時開診,周末無假日服務。近年來,突出人文關懷,開展整體護理,推崇人本位服務,在創建和諧社會,全國治理商業賄賂的形勢下,始終堅持以“優良的服務態度、優等的服務質量、優惠的服務價格、優異的社會效益”服務患者、回報社會,在特區群眾和港澳同胞中享有良好信譽
深圳流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