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七
(《四川中藥志》)
【異名】萬年炦、炦七。
【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仙花的塊根。植物形態詳野鳳仙花條。
【采集】9~12月間采挖,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長約2~4厘米,相約1厘米。內心松泡不堅實,有油浸狀。
產四川。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無毒。
【功用主治】祛瘀消腫,解毒。治跌打損傷及癰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一日量5~8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癰腫:霸王七、散血草、刺三甲、蛇?草。共搗絨涂。
②治腳生肥毒:霸王七搗絨涂。
霸王七
(《四川中藥志》)
【異名】萬年炦、炦七。
【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仙花的塊根。植物形態詳野鳳仙花條。
【采集】9~12月間采挖,除去須根,曬干。
【藥材】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長約2~4厘米,相約1厘米。內心松泡不堅實,有油浸狀。
產四川。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無毒。
【功用主治】祛瘀消腫,解毒。治跌打損傷及癰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一日量5~8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癰腫:霸王七、散血草、刺三甲、蛇?草。共搗絨涂。
②治腳生肥毒:霸王七搗絨涂。
霸王鞭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金剛杵、冷水金丹(《滇南本草》),金剛纂(《丹房本草》),刺金剛(《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白三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打不死、還陽參、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
白三七根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植物形態詳白三七條。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用主治...
白背三七 (《云南中草藥》) 【異名】大肥牛(《廣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
白飯豆 (《陸川本草》) 【異名】云鎖豆、四季豆、龍爪豆(《植物名實圖考》),唐豇、隱元豆(《植物學大辭典》),云豆、六...
天仙子 (《本草圖經》) 【異名】莨菪子(《本經》),莨聲子(《本草經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顛茄子(《嶺南采藥...
甘松(《綱目》) 【異名】香松(《中藥志》)。 【來源】為敗醬科植物甘松香或寬葉甘松的根莖及根。 【植物形態】①甘松香...
【中文名】杜仲(《本經》) 【類別】皮類 【異名】思仙(《本經》),木綿、思仲(《別錄》),檰(《本草圖經》),石思仙(《本...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