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腳刺
(《貴陽民間藥草》)
【異名】刺黃芩、刺小檗、三顆針、壓妹刺(《貴州民間方藥集》),刺黃連(《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根。
【植物形態】安徽小蘗
常綠或落葉灌木,高約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溝,黃色或幼時為紅黃色,有疣狀突起;第二年后變為灰色,老莖栓皮灰黃色,有縱紋理,內部呈黃色;棘計呈三叉狀,粗壯,長約1~2厘米,基部粗約1~2毫米。葉堅硬,橢圓狀倒卵形,長2~5.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尖或鈍,有刺,邊緣有2~8個刺狀細齒牙,上面略有光澤,下面白色或灰黃色,有白粉,基部逐漸狹縮成長約8毫米的葉柄,或幾乎無柄。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長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鮮黃色,較萼片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藥二瓣開裂;雌蕊1,子房卵圓形,柱頭無柄。漿果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花期春季。
分布安徽、江西、貴州等地。
【采集】全年均可采挖。洗凈,曬干。
【藥材】干燥根,甚粗壯,圓柱形,微彎曲,外表土褐色,有細密縱皺,四周叢生多數硬質的須根。斷面白黃色,木質堅硬。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泄瀉,痢疾,濕熱黃疸,眼赤腫痛,瘡毒。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健胃,消炎。去眼熱,明目。"
②《貴陽民間藥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濕熱黃疸。"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0.5~1兩)。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痢疾:三顆針五錢,委陵菜五錢,青藤香一錢。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②治急性胃腸炎:三顆針根或莖一至二兩,水煎服或代茶飲。(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治肝炎:三顆針三錢,地星宿一兩,石菖蒲三錢,小木邁三錢。煎水內服。(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④治濕熱黃疸:三顆針一兩,煎水吃。
⑤治火眼:三顆針用人乳磨,或用它蒸人乳,點眼。
⑥治風火眼赤腫痛:三顆針一兩,鐵掃帚尖葉一兩,十大功勞一兩,黃連一錢,硼砂一錢,上冰片二分。將前四味藥放入素砂鍋中,加清水三斤,煎一小時,再將硼砂加入,文武火煎半小時后,用白細布濾除藥渣,加冰片入藥水中,用玻璃瓶封裝,一星期后取用。用白燈草一條,調藥水點眼。
⑦治毒瘡發癢:三顆針五錢,千里光五錢,薄荷五錢,食鹽三錢,一級青茶五錢。開水浸,蓋緊,取浸液溫洗傷處。
⑧治黃水瘡:三顆針葉,干燥研末,撒于瘡上能收黃水,如發庠,可加麻油或菜油調敷。(④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⑨治腫毒,丹毒,濕疹,燙傷,跌打損傷:三顆針根莖適量,去粗皮,焙干為末,用水或麻油、凡士林調敷。(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雞腳刺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雞腳刺 (《貴陽民間藥草》) 【異名】刺黃芩、刺小檗、三顆針、壓妹刺(《貴州民間方藥集》),刺黃連(《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根。 【植物形態】安徽小蘗 常綠...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九孔鮑(石決明)
【中藥名稱】...
-
九倒生
九倒生 (《貴州民間藥物》) 【別名】鐵郎雞。 【來源】為鐵角蕨科植物變異鐵角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變異鐵角蕨 植株...
-
九龍藤葉
九龍藤葉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葉。植物形態詳"九龍藤"條。 【功用主治】熏洗退膜翳。...
-
景天三七
景天三七 (《江蘇藥材志》) 【異名】土三七(《植物名實圖考》),八仙草(《南京民間藥草》),蝎子草(《江蘇植藥志》),血...
-
羊肉
羊肉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 【動物形態】①山羊(陶弘景) 體長1~1.2米。頭長,頸短,耳大...
-
佛葵
佛葵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銹草。 【來源】為茄科植物單花紅絲線的全草。 【植物形態】單花紅絲線 一年或二年...
-
桂皮
桂皮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或川桂等的樹皮。 【植物形態】①天竺桂(《海藥本草》...
-
白豆蔻殼
白豆蔻殼 (《藥性切用》) 【異名】豆蔻殼(《飲片新參》),白蔻衣(江蘇)。 【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殼。植物形態詳白...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九孔鮑(石決明)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