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針
(《本經》)
【異名】白棘(《本經》),棘刺、棗針(《別錄》),赤龍爪(《普濟方》)。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棘刺。植物形態詳"酸棗仁"條。
【性味】①《本經》:"味辛,寒。"
②《別錄》:"無毒。"
【功用主治】消腫,潰膿,止痛。治癰腫有膿,心腹痛,尿血,喉痹。
①《本經》:"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
②《別錄》:"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療腰痛,喉痹不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汁涂或研末搐鼻。
【選方】①治諸惡腫失治有膿:燒棘針作灰,水服之,經宿頭出。(《千金方》)
②治丁腫:曲頭棘刺四百枚,橘皮三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服一合。涂腫上亦得。(《古今錄驗方》)
③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拘撮甚者:檳榔一分(弼),棘針鉤子一合(微炒)。上藥,搗粗羅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盞,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計時侯,稍熱分為二服。(《圣惠方》)
④治頭風疼痛:倒鉤棘針四十九個(燒存性),丁香一個,麝香一皂子。為末,隨左,右塞鼻。(《圣惠方》)
⑤治尿血:刺針二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外臺》)
⑥治小兒一切疳:棘針、瓜蒂等分。搗細羅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圣惠方》吹鼻散)
⑦治小兒喉痹:棘針燒灰,水服半錢。(《圣惠方》)
⑧治小兒天風口噤,乳不下:白棘燒末,水服一錢匕。(《子母秘錄》)
⑨治倒睫拳毛:木鱉子二個(令炒),木賊一百二十節,地龍二條(去土),赤龍爪一百二十個。上為細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紙捻蘸藥搐之,一日三、五次。(《普濟方》)
⑩治齒蟲: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以瘥為度。(《小品方》腐棘刺漱湯)
【名家論述】《本草述》:"《準繩》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隊于諸補劑中,且有桂、附,是則《別錄》所云療丈夫虛損云云,非無據也。第如《本經》之治,似以潰膿止痛決刺結為先者,得非此味補益,乃有為之前導而致其功乎?是則行而補者,在諸藥味中,或未有如斯之兼善也。惟是白棘、棘針,在《別錄》主治,若有稍別,更當以寇氏之說明之。"
棘針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棘針 (《本經》) 【異名】白棘(《本經》),棘刺、棗針(《別錄》),赤龍爪(《普濟方》)。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棘刺。植物形態詳"酸棗仁"條。 【性味】①《本經》:"味辛,寒。" ②《...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鯽魚
鯽魚 (《別錄》) 【異名】鮒(《呂氏春秋》),?(《說文》)。 【來源】為鯉科動物鯽魚的肉或全體。 【動物形態】鯽魚 體側扁...
-
百尾筍
百尾筍 (《貴州民間方藥集》) 【異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萬花梢(《分類草藥性》),黃牛尾巴(《貴州民間方藥...
-
寄生藤
寄生藤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藤香、入地寄生、熊膽藤、左扭香(《廣西藥植名錄》),列子、藤酸公、青藤公(《常用...
-
?花
?花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紙末花,雞寄(《植物名實圖考》),白清明花(《福建民間草藥》),土墻花(《湖南藥物志》...
-
黑風散
黑風散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細圓藤的藤或根。 【植物形態】細圓藤,又名:蛤仔藤。 攀援木質藤本,...
-
觀音莧
觀音莧 (《重慶草藥》) 【異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實圖考》),水三七(《昆明藥植調查報告》),血匹菜、紫背天葵...
-
蛇床子
蛇床子 (《本經》) 【異名】蛇米(《本經》),蛇珠(《吳普本草》),蛇粟(《廣雅》),蛇床仁(《藥性論》),蛇床實(《千金方...
-
光葉水蘇
光葉水蘇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望江青、天芝麻(《李氏草秘》),白馬蘭、泥燈心、野地蠶、白根草(《浙江民間...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鯽魚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