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葉
(《唐本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植物形態詳"蓖麻子"條。
【藥材】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脈羽狀,兩面凸起;紙質;葉柄盾狀著生,暗紅色。氣微,味苦淡。以干燥無枝梗者佳。
【化學成分】葉含山柰酚-3-蕓香糖甙、異槲皮甙、蕓香甙、山柰酚、槲皮素、黃耆甙、瑞諾甙。尚含蓖麻堿、維生素C_275mg%。
葉油的脂肪酸組成為共軛二烯脂肪酸12.4%,其中亞油酸7.25%,β-桐酸8.0%,亞麻酸12.25%,油酸44.10%及飽和脂肪酸13%。
【藥理作用】葉的水浸濃對正常及抑制狀態的離體心臟,均能使心收縮力增加。葉、莖煎劑使犬血壓下降、大鼠后肢血管擴張;對大鼠子宮、蟾蜍腹直肌有輕度興奮作用。葉及其浸膏尚能殺滅蠅蛆及蚊類幼蟲。
【性味】《綱目》:"有毒。"
【功用主治】治腳氣,防囊腫痛,咳嗽痰喘,鵝掌風,瘡癤。"
①《唐本草》:"主腳氣風腫不仁,搗蒸敷之。""油除葉炙熱熨囟上,止衄尤驗也。"
②《綱目》:"治痰喘咳嗽。"
③《陸川本草》:"治惡瘡。"
④《廣東中藥》Ⅱ:"煎水外洗,治盜汗。"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煎洗、熱熨或搗敷。
【選方】①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烴骨腫痛,及頑痹不仁:蓖麻葉蒸熟裹之。(《嶺南采藥錄》)
②治腎囊腫大疝氣痛:蓖麻葉和鹽搗爛,敷腳底涌泉穴。(《嶺南采藥錄》)
③治咳嗽痰涎:蓖麻子葉三錢,飛過白礬二錢。用豬肉四兩,薄批,?盤利開摻藥,荷葉裹,文武火煨熟,細嚼,白湯送下,后用干食壓之。(《儒門事親》九仙散)
④治年深日遠,咳嗽涎喘,夜臥不安:經霜桑葉、經霜蓖麻葉、御米殼(去蒂,蜜炒)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白湯化下,日進一服。(《普濟方》無憂丸)
⑤治鵝掌風:鮮蓖麻葉,揉軟貼患處,干則再易。(《中醫藥實驗研宄》)
⑥治癰癤已潰:干蓖麻葉熱水浸軟貼患處,如有鮮葉更好。(《中醫藥實驗研究》)
蓖麻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蓖麻葉 (《唐本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植物形態詳"蓖麻子"條。 【藥材】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則鋸齒...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苞薔薇根
苞薔薇根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猴局根、金柿根(《閩東本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 【植物形態...
-
蓖麻油
蓖麻油 (《唐本草》) 【來源】系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種子所榨取的脂肪油。植物形態詳"蓖麻子"條。 【藥材】為淡黃色或近于...
-
飽飯花
飽飯花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烏飯子、米飯花(《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小葉珍珠花的果實...
-
蓖麻子
蓖麻子 (《唐本草》) 【異名】萆麻子(《雷公炮炙論》),蓖麻仁(《圣濟總錄》),大麻子(《中國藥植志》),紅大麻子(《藥材...
-
金鐵鎖
金鐵鎖 (《滇南本草》) 【異名】昆明沙參(《植物名實圖考》),獨丁子(《昆明藥植調查報告》),土人參、夷方草、金絲矮坨...
-
白草莓
白草莓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三匹風、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
-
白木耳
白木耳 (《本草再新》) 【異名】白耳子(《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為銀耳科植物銀耳的子實體。 【植物形態】銀耳...
-
建蘭花
建蘭花 (《綱目拾遺》) 【來源】為蘭科植物建蘭的花。 【植物形態】建蘭(《群芳譜》),又名:燕草(陶弘景),秋蘭(《本草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苞薔薇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