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油
(《重慶堂隨筆》)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態詳"薄荷"條。
【藥材】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辣而清涼,有強烈的竄透性。在溫度較低時有大量的無色晶體析出。存放日久則色漸變深,質漸變粘。易溶于水,與醇、醚、氧仿等均能任意混合。比重(25℃)0.899~0.909。
【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參見"薄荷"條。
【性味】《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用主治】疏風,清熱。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齒痛,皮膚風癢。
①《重慶堂隨筆》:"患風熱頭疼齦痛,搽患處。"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清熱散風。治頭風,目赤,咽痛,牙疼,皮膚風熱。"
③《國藥的藥理學》:"頭痛、暈船、反胃、胃腸氣脹等,涂布或內服。"
④《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疝痛,下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開水沖,1~3滴。外用:涂患處。
薄荷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薄荷油 (《重慶堂隨筆》)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態詳"薄荷"條。 【藥材】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黃色的油狀液體,具有純馥的薄荷香氣,帶辛...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辮子草根
辮子草根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葉三點金的根。植物形態詳"碎米柴"條。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
-
補骨脂
【中文名】補骨脂(《雷公炮炙論》) 【類別】果實類補骨脂 【異名】胡韭子(徐表《南州記》),婆固脂、破故紙(《藥性論》...
-
鱉甲膠
鱉甲膠 (《衛生寶鑒》)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膠塊。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制法】取漂凈鱉甲,置...
-
篦子舒筋草
篦子舒筋草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牛肋巴、舒筋草。 【來源】為金星蕨科植物齒牙毛蕨的根莖。 【植物形態】齒牙...
-
斑茅花
斑茅花 (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植物形態詳"斑茅"條。 【采集】夏、秋季采收。 【功用主治...
-
九孔鮑(石決明)
【中藥名稱】...
-
豪豬肉
豪豬肉 (《本草圖經》) 【來源】為豪豬科動物豪豬的肉。 【動物形態】豪豬(《食療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經》),?豬...
-
白茅針
白茅針 (《本草拾遺》) 【異名】茅苗(《本經》),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林纂要》...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辮子草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