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紅豆、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無毒。
【歸經(jīng)】:入心、小腸、腎、膀胱。
【功效】: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通乳。
【主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煩熱,干渴,酒病,痢疾,黃疸,腸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熱毒癰腫,血腫,扭傷。
【禁忌】: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
【說明】:赤豆又名飯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煮汁食之通利力強,消腫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則令人黑瘦結燥。中藥另有一種紅黑豆,系廣東產(chǎn)的相思子,特點是半粒紅半粒黑,請注意鑒別,切勿誤用。
【驗方參考】:
1、赤豆同鯉魚(或鯽魚)煮湯服食,利水消腫,治腳氣甚效,兼治小兒夏日因血熱而致的多發(fā)性癤腫。
2、赤豆120克,煮湯當茶飲,治水腫。
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
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隨意飲服,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腹痛。
5、治誤吞玻璃渣:赤豆適量煮熟,盡量飲服,然后再服瀉劑,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
6、赤豆用水浸軟,搗爛,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雞蛋清適量,調成膏狀,外敷患處,治腮腺炎,熱癤。
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調敷患處(已潰爛的瘡瘍,敷在瘡口周圍,以便排膿),一日兩次,治熱毒癰,外傷血腫及扭傷。
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為宜,加白糖調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乳作用。適用于水腫病,下肢濕氣,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體肥胖,產(chǎn)后乳汁不足等癥。
9、茅根赤豆粥:鮮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凈,水煎半小時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赤豆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赤豆(紅豆、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無毒。 【歸經(jīng)】:入心、小腸、腎、膀胱。 【功效】: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通乳。 【主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赤茯苓
赤茯苓 (《本草集注》) 【異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讀》)。 【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近外皮...
-
匙葉伽藍菜
匙葉伽藍菜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異名】生川蓮(《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白背子草(《廣西...
-
草木樨
【藥品名稱】草木樨 【藏藥名】甲貝 【拼音名】Caomuxi 【英文名】HERBAMELICTI 【標準編號】WS3-BC-006 【來源/處方】為豆科植物...
-
齒葉泥花草
齒葉泥花草 (《廣西中草藥》) 【異名】鋸齒草、五月蓮。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齒葉泥花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齒葉泥花...
-
鴟骨
骨 (《綱目》) 【來源】為鷹科動物白尾鷂的翅骨。動物形態(tài)詳"鴟頭"條。 【功用主治】《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老鴟翅關...
-
白茅針
白茅針 (《本草拾遺》) 【異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
-
金錢橘餅
金錢橘餅 (《綱目拾遺》) 【異名】金橘餅(《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金橘或金彈的果實用蜜糖漬制而成...
-
過山消根
過山消根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開喉箭。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狹葉少花酸藤子的根。 【植物形態(tài)】狹葉少花酸藤...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赤茯苓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