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
(《綱目拾遺》)
【異名】金蛇(《本草拾遺》),地鮮、蝎蛇(《嶺表錄異》),銀蛇(《開寶本草》),金星地鱔(《本草圖經》),金星鱔(《圣濟總錄》),片蛇(《滇略》),蛇蜥、無腳蜥(《動物學大辭典》),碎蛇(《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來源】為蛇蜥科動物脆蛇蜥的全體。
【動物形態】脆蛇蜥
外形似蛇,全長約40厘米,長者可達60厘米以上。全身被覆瓦狀鱗片;體兩側自頸部至肛門間各有1縱溝。四肢退化,僅有肢帶殘跡。頭部背面覆有大形鱗片,頰上鱗大小相似;吻端鈍,吻鱗與單片的前額鱗之間有鱗片2枚;眼小,形長,有能動的眼瞼,耳孔小,幾與鼻孔等大。背鱗14~16行,中央的8~10行具棱,相連成明顯的縱直棱延至尾部;腹鱗10行,光滑;尾極長,約為體長的2倍;尾易斷,斷后能再生。尾部腹面的鱗具棱。雌性背面正中10余行一般為棕色,頭部色深,體尾兩側為紫色,愈向外色愈淺,直達尾端;腹面色淺。雄性及幼體或有黑色斑點,或有藍色橫斑。
生活于竹林和草叢中,多穴居,冬季多筑巢冬眠;以蝸牛、蚯蚓等為食。8~9月間產卵。分布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江西等地。
云南蛇蜥與上種形狀相似,主要特征為吻鱗與單片前額鱗之間有鱗片3枚。同等入藥。
【采集】春、秋捕捉,捕得后用酒醉死,或置鍋內用微火炕死,然后盤成圈,以竹簽插住,再用微火炕干。
【藥材】干燥的脆蛇多已盤成圈狀,直徑約6~10厘米。蛇的背面棕黃色或緝褐色,有光澤;鱗片不太明顯。具有方格形的網紋,并有黑色橫紋:腹面黃白色,帶有篾片夾持時遺留下的痕跡,腹側面各有1條凹溝。頭部呈三角形,尾部細尖,或短促。體輕、干脆、氣微腥。大者身短粗壯,色澤較深:小者瘦長,尾部尖,背面色澤較淡。以條勻、無碎斷、氣腥不臭、有光澤者為佳。
產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去頭,切段,焙干用。
【性味】咸,平。
①《本草拾遺》:"味咸,半。"
②《開寶本草》:"無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辛咸,有小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脾、腎三經。"
【功用主治】散瘀,祛風,消腫,解毒。治跌損折傷,大麻風,癰疽腫毒。
①《開寶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藥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黃,煮汁飲,頻服之,以瘥為度。銀蛇解銀藥毒。"
②《本草圖經》;"能解眾毒,止瀉泄及邪熱。"
③《綱目》:"療久痢。"
④《滇略》:"治惡疽,腰以上用首,腰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風及痢。"
⑤《滇黔記游》:"接斷骨。"
⑥《綱目拾遺》:"肉熬膏,箍癰疽,去風癘。其骨醋磨,圍腫毒。"
⑦《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治關節痛,神經痛,惡瘡腫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散劑。外用:熬膏涂。
【宜忌】《四川中藥志》:"無風濕瘀血凝滯及孕婦忌用。"
【選方】①治跌傷、骨折:脆蛇、乳香、沒藥、自然銅。研末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大麻風: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參、蒼耳草、萆粟。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久?。航鹦趋X(醋炙)、白礬、鉛丹各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米飲調下,食前。(《圣濟總錄》金星鱔散)
脆蛇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脆蛇 (《綱目拾遺》) 【異名】金蛇(《本草拾遺》),地鮮、蝎蛇(《嶺表錄異》),銀蛇(《開寶本草》),金星地鱔(《本草圖經》),金星鱔(《圣濟總錄》),片蛇(《滇略》),蛇蜥、無腳蜥(《動物...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大脖子藥
大脖子藥 (《貴州民間草藥》)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歪冠苦苣苔的根。 【植物形態】歪冠苦苣苔 一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
-
大草寇
大草寇 FructusAlpiniaeZerumbet (英)BeautifulGalangalFruit 【別名】 土砂仁、假砂仁。 【來源】 為姜科植物艷山姜的果實。 【植物...
-
蔥子
蔥子 SemenAllilFistulosi (英)FistularOnionSeed 【來源】 炎百合科植物蔥AlliumfistulosumL.的種子。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常簇生,...
-
大苞葉千斤拔
大苞葉千斤拔 (《貴州草藥》) 【異名】麒麟尾、山蘿卜。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苞葉千斤拔的根。 【植物形態】大苞葉千斤...
-
醋
醋 (《別錄》) 【異名】苦酒(《傷寒論》),淳酢(《本草經集注》),醯(《別錄》),米醋(《食療本草》)。 【來源】為以米、...
-
北豆根
北豆根 RhizomaMenispermi (英) AsiaticMoonseedRhizome 【別名】 黃條香、野豆根、蝙蝠藤。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
-
冰草根
冰草根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根。 【植物形態】賴草,又名:厚穗堿草、厚穗冰草、濱...
-
抱樹蓮
抱樹蓮 (《聲草藥性備要》) 【異名】巧根藤、飛連草(《嶺南采藥錄》),星毛抱樹蓮(《廣州植物志》),抱石蓮、瓜子菜(廣州...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大脖子藥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