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棒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追風棍、趕風債(《生草藥性備要》),趕風柴(《本草求原》),咸魚頭(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根、葉。
【植物形態】白桐樹
灌木或喬木,高3~9米。幼枝被柔毛。葉互生,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10~20厘米,寬6~13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或略偏斜,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柄長5~14厘米,頂端有2枚腺體。總狀花序腋生,被茸毛,雄花序長10~30厘米,雌花序5~8厘米;花綠白色,雄花數朵聚生而疏離,萼片3~4裂,長圓形,外被短柔毛;雄蕊20~25;雌花的萼片3裂,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柔毛,花柱3,離生。蒴果球形,徑約8毫米,被柔毛,熟時3裂,紅色。花朔5~8月。
生于山坡、曠野灌木叢中或疏林下。分布云南、廣西、廣東等地。
【采集】秋季采收。
【性味】苦辛,微溫,有小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溫。"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濕腳痛,酒頂,用葉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腫痛。其根浸酒更妙。"
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風濕酒風。"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法風除濕,散瘀止痛。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外傷瘀痛,腳氣水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品0.5~1兩);或浸酒。
【宜忌】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體弱、孕婦忌用。"
丟了棒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丟了棒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追風棍、趕風債(《生草藥性備要》),趕風柴(《本草求原》),咸魚頭(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根、葉。 【植物形...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疔毒草
疔毒草 (《吉林中草藥》) 【異名】亞爾母堂(藏名)。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裂葉堇菜的全株。 【植物形態】裂葉堇菜 多年生...
-
東北蛔蒿
東北蛔蒿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北蛔蒿的花蕾。 【植物形態】東北蛔蒿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全株...
-
東方烏毛蕨葉
東方烏毛蕨葉 (《野生藥植圖說》) 【來源】為烏毛蕨種植物烏毛蕨的嫩葉。 【植物形態】烏毛蕨,又名:東方烏毛蕨、大風...
-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 (《本草從新》) 【異名】夏草冬蟲(《黔囊》),蟲草(《本草問答》)。 【來源】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
-
赤小豆葉
赤小豆葉 (《別錄》) 【異名】赤小豆藿(《別錄》)。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葉。植物形態詳"赤小豆"條。 【功...
-
秤砣梨根
秤砣梨根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獼猴桃種植物革葉獼猴桃的根。植物形態詳"秤砣梨"條。 【采集】秋季采挖。 【...
-
薜荔根
薜荔根 (《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植物形態詳"薜荔"條。 【采集】隨時可采。曬干備用。 【性味】苦...
-
船形烏頭
船形烏頭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滂噶爾(藏名)。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船形烏頭的全草。 【植物形態】船形烏頭...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疔毒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