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健康網-優質健康、養生、生活百科知識分享平臺! 專題 地圖
首頁 中藥

鹿茸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鹿茸 (《本經》) 【異名】斑龍珠(《澹寮方》)。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 【動物形態】①梅花鹿,又名:花鹿。 是一種中型的鹿。體長約1.5米,肩高約90厘米。雄...

鹿茸
(《本經》)

【異名】斑龍珠(《澹寮方》)。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

【動物形態】①梅花鹿,又名:花鹿。
是一種中型的鹿。體長約1.5米,肩高約90厘米。雄鹿有角,生長完全的共有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與眉又相距較遠,主干末端再分一叉。雌鹿無角。眶下腺明顯,呈裂縫狀。耳大直立。頸細長,頸和胸部下方有長毛。尾短,臀部有明顯白斑。四肢細長,后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腺體,名為跖腺;主蹄狹尖,側蹄小。冬毛厚密,棕灰色或棕黃色,有白色斑點,夏季白斑更明顯。腹部毛白色,四肢毛色較淡,背部有深棕色的縱紋。
大都人工飼養。野生者棲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邊緣附近;冬季多在山地南坡,春秋多在曠野,夏季常在密林。晨昏活動較多。以青草、樹葉、嫩芽、樹皮、苔蘚為食。春、夏季喜食鹽。雄鹿每年4~5月脫落舊角,隨后長出茸角,外被天鵝絨狀的茸皮。分布東北、華北、華東以及西北、西南地區。

②馬鹿(《綱目》),又名:赤鹿、八叉鹿。
體型較大。體長可達2米余:肩高約1.2米以上;體重約200公斤。雄鹿有角,眉叉斜向前伸,與主干幾成直角,主干長,稍向后傾斜,并略向內彎;第二叉起點緊靠眉叉;第三叉與第二叉的距離遠,有時主干末端復有分叉;角基有一圈隆起,表面有粗糙的嵴突。鼻端裸露,有眶下腺,耳亦大而直立。頸下被毛較長。尾短,有軟的尾毛。蹄大成卵圓形,二側蹄較長。毛色均勻,冬毛厚密,棕灰色,嘴和下頜毛色棕黑,兩頰較淺,額上棕色,耳廓背黃褐色。頸上有棕黑色鬃毛,脊背平直,上有一條棕黑色背紋。體側黃棕色,臀部有黃白色斑。夏毛較短,赤褐色,瞼、嘴及四肢內側蒼灰色。
有人工飼養。野生者棲于較大的混交林中,或高山的森林草原。冬季到山谷密林中,夏季常在高山林緣。以青草、嫩枝、樹芽為食。喜食鹽。雄鹿每年3~4月脫換新角,新角5~6月生長最盛,為茸角。分布東北、內蒙古、西北、西南等地。

以上二種鹿的已骨化的老角(鹿角)、皮(鹿皮)、骨(鹿骨)、骨髓或脊髓(鹿髓)、肉(鹿肉)、頭肉(鹿頭肉)、蹄肉(鹿蹄肉)、血(鹿血)、四肢的筋(鹿筋)、尾(鹿尾)、雄性外生殖器(鹿腎)、齒(鹿齒)、甲狀腺體(鹿靨)、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鹿膽),脂肪油(鹿脂)、胎獸及胎盤(鹿胎)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一般分鋸茸和砍茸兩法。①鋸茸:雄鹿從第三年開始鋸茸,每年可采收1~2次。每年采2次者,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習稱"頭茬茸",第二次約在立秋前后,習稱"二茬茸"。每年采一次者,約在7月下旬。鋸時將鹿用繩子拖離地面,迅速將茸鋸下,傷口敷"七厘散"或"玉真散",貼上油紙,放回鹿舍。鋸下之茸,須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潔物,并擠去一部分血液,將鋸口部用線繃緊,縫成網狀,另在茸根釘上小釘,纏上麻繩。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復燙3~4次,每次15~20秒鐘,使茸內血液排出,至鋸口處冒白沫,嗅之有蛋黃氣味為止,全部過程約需2~3小時。然后晾干。次日再燙數次,風干或烤干。烤時懸在烘架上,以70~80℃之無煙炭火為宜,烤約2~3小時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復烤2~3次,至茸皮半干時,再行風干及修整。②砍茸:此法現已少用,適用于生長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先將鹿頭砍下,再將鹿茸連腦蓋骨鋸下,刮除殘肉、筋膜。繃緊腦皮,然后將鹿茸固定于架上,如上法反復用沸水燙,燙的時間較鋸茸為長,約需6~8小時。燙后掀起腦皮,將腦骨浸煮一小時,徹底挖凈筋肉,再用沸水燒燙腦皮至7~8成熟。再陰干及修整。

【藥材】①花鹿茸
又名:黃毛茸、花茸。為梅花鹿的幼角。㈠鋸茸:全體呈圓柱形,多具1~2分枝。具1分枝者,習稱"二杠",其主枝習稱"大挺",挺高14~20厘米,鋸口直徑約3厘米,離鋸口約3厘米處分枝,分枝長10~15厘米,直徑較主枝略細。外皮紅棕色咸棕色,多光潤,表面布有紅黃色或棕黃色致密的茸毛,上端較密,下部較稀,分岔間具-條灰色筋脈;皮茸緊貼。體輕,鋸口潔白,有細蜂窩,外圍無骨質。氣微腥,味微咸。具2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4~30厘米;直徑較細,多不圓,略呈彎弓形,微向后偏,先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線(稱"起筋")及突起的疙瘩(稱"骨豆"或"釘"),皮紅黃色,毛稀而較粗。二茬茸和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毛較粗糙,體較重,無腥氣。㈡砍茸:即帶有腦骨的茸,亦分二杠、三岔等規格,與鋸茸同。腦骨前端平齊,后端有一對弧形的骨,習稱"虎牙"。腦骨潔白無殘肉,外附腦皮,皮上密生茸毛。花鹿茸均以粗大、挺圓、頂端豐滿、質嫩、毛細、皮色紅棕、油潤光亮者為佳。挺細瘦、下部起筋、毛粗糙、體重者質次。
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其他地區亦有少量生產。

②馬鹿茸
又名:青毛茸。為馬鹿的幼角。形狀比花鹿茸粗大,分枝亦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稱"蓮花",三個稱"三岔",四個稱"四岔",或更多。其中以蓮花、三岔、四岔為主。東北產的單門,大挺長23~27厘米,直徑3厘米許。皮灰黑色,毛青灰色或灰黃色,細而光亮,質嫩,斷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央米黃色,有較細的蜂窩眼,微有腥氣,味微咸。蓮花大挺長16~33厘米,下部有棱線,而質不老,斷面蜂眼稍大。三岔質較老,皮色深,四岔毛粗而稀,挺下部具棱線及疙瘩。分岔頂端多顯露光頭,習稱"捻頭"。砍茸則腦骨較薄,色灰白,毛灰褐色,兩茸間距離較花鹿茸為寬。西北產的多為砍茸,長30~100厘米。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表面有棱,多抽皺干癟,分岔較長且彎曲,毛灰色或黑灰色而粗長,鋸面色較深,上端紫紅色,中段以下灰紅色,下部灰白色,常見骨質。有腥臭氣,味咸。馬鹿茸均以茸體飽滿、體輕、下部無棱線、斷面蜂窩狀、組織致密、米黃色者為佳。茸體干癟、毛粗不全,體較重、下部起筋、斷面灰紅色者質次。茸體大部分毛已脫掉,顯灰白色,或下部隆起疙瘩狀,內部灰白色,體重已成骨化者不可作鹿茸入藥。
主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地。產東北的稱"東馬茸",又名"關馬茸",品質較優。產西北的稱"西馬茸",品質較次。

鹿茸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動物水鹿(分布四川、云南、廣東、臺灣)、白唇鹿(分布四川、青海、西藏)、白鹿(分布四川西部)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商品在四川稱春茸(水鹿茸)、巖茸(白唇鹿茸)、草茸(白鹿茸),但均屬野生,產量很少。

【化學成分】東北產的上、中、下三等鹿茸,順次含水分12.91%,11.01%,10.82%;有機物60.44%,51.8%,49.07%;水溶性浸出物12%,8.77%,7.02%;醇溶性浸出物2.31%,1.08%,0.89%;醚溶性浸出物1.16%,0.64%,0.61%;灰分26.65%,37.79%,40.11%。灰分中含鈣、磷、鎂等;水浸出物中含多量膠質。一說尚含極少量的卵胞激素"雌酮"。

【藥理作用】①對心血管的作用
從西伯利亞斑鹿的鹿茸中抽提出的鹿茸精,大劑量使血壓降低,心振幅變小,心率減慢,并使外周血管擴張。中等劑量引起離體心臟活動顯著增強,心收縮幅度變大,并使心率加快,輸出量增加;對衰弱的心臟其強心作用特別顯著,對節律不齊的離體心臟可使節律恢復,同時使心臟收縮加強加速。鹿茸精口服時對伴有低血壓的慢性循環障礙,可使脈搏充盈,血壓上升,心音變得更有力。

②強壯作用
鹿茸精為良好的全身強壯劑,它能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勞。鹿茸對大白鼠的腦、肝、腎等組織,能顯著提高其耗氧量。加25%或50%的鹿茸于飼料中,可使小白鼠的體重增加較快,對健康成熟的家兔,口服一定量鹿茸粉末或注射鹿茸浸膏后,經過一定時間,紅細胞、血色素及網狀紅細胞均見增加,用較大劑量能促進血細胞特別是紅細胞的新生。馬鹿茸0.4,0.5,2.0克/公斤/日連續灌胃14~15天有明顯增加大鼠體重的作用。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后及疲勞等,口服鹿茸精有一定強壯作用。

③性激素樣作用
用馬鹿鹿茸片配成生理鹽水浸液,對去睪丸大白鼠和小白鼠前列腺及精囊稱重法和去卵巢小白鼠陰道涂片法試驗,證明并無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樣作用,亦不能使未孕家兔的卵巢出現血斑,也不能促使雄蟾蜍排精,因此亦不具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日本學者用蘇聯制鹿茸酊對大白鼠皮下注射,測定動物前列腺及精囊重量,其作用強度在丙酸睪丸酮與對照組之間。用鹿茸精1毫升/100克給予去勢雄鼠并無上述作用。

④對創傷的影響
鹿茸對長期不易愈合和一時新生不良的潰瘍和創口,能增強再生過程,并能促進骨折的愈合,影響氮素及碳水化物的代謝。鹿茸精對頭、頸部受傷的家兔,可使異常的腦電波、糖酵解(頸髓部的糖酵解在創傷時受到抑制)、酶活性(頸髓部的己糖磷酸激酶、甘油磷酸激酶、GPT在受傷時活性降低)得到改善;試管內對三羧酸循環無影響,但能促進糖酵解,在脊髓神經勻漿中則使酶消耗增加。

⑤其他作用
用鹿茸精致敏后,再靜脈注射,并不引起過敏性休克。鹿茸能興奮離體腸管及子宮,增強腎臟的利尿機能。用貓的降壓實驗,證明去睪鹿茸比未去睪者效果略高。

【炮制】鹿茸片:用酒精燈火燎焦茸毛,刮凈,以布帶扎纏,用熱酒從底部徐徐滲入,以灌滿潤透為度,然后切片、壓平、曬干。鹿茸粉:取干燥的鹿茸片,碾成細末。

《本草衍義》:"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勻,于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傷茸。俟毛凈,微炙入藥。"

【性味】甘咸,溫。

①《本經》:"味甘,溫。"

②《別錄》:"酸,微溫,無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咸,氣溫,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

②《本草經巰》:"入手厥陰、少陰,足少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

②《別錄》:"療虛勞灑灑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癢(《本草經疏》云:"癢"應作"瘍")。"

③《藥性論》:"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夢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

④《日華子本草》:"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安胎下氣,酥炙入用。"

⑤《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⑥《本草切要》:"治小兒痘瘡虛白,漿水不充,或大便泄瀉,寒戰咬牙;治老人脾腎衰寒,命門無火,或飲食減常,大便溏滑諸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3~8分;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宜忌】陰虛陽亢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麻勃為之使。"

②《本草經疏》:"腎虛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補陽也;上焦有痰熱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熱復膩滯難化也。凡吐血下血,陰虛火熾者概不得服。"

【選方】①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聾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腳弱,小便白濁,上燥下寒,不受峻補:鹿茸(酒浸)、當歸(酒浸)等分。為細末,煮烏梅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濟生方》黑丸)

②治精血俱虛,營衛耗損,潮熱自汗,怔忡驚悸,肢體倦乏,一切虛弱之癥: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兩。上細切,分作四付,水二盞,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溫服。(《世醫得效方》茸附湯)

③治虛弱陽事不舉,面色不明,小便頻數,飲食不思:好鹿茸五錢,多用一兩(去皮,切片),干山藥一兩(為末)。上以生薄絹裹,用酒浸七日后,飲酒,日三盞為度。酒盡,將鹿茸焙干,留為補藥用之。(《普濟方》鹿茸酒)

④治眩暈之甚,抬頭則屋轉,眼常黑花,觀見常如有物飛動,或見物為二:鹿茸,每服半兩,用無灰酒三盞,煎至一盞,去滓,入麝香少許服。(《證治要訣》)

⑤治濕久不治,伏足少陰,舌白身痛,足跗浮腫:鹿茸五錢,附子三錢,草果一錢,菟絲子三錢,茯苓五錢。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溫病條辨》鹿附湯)

⑥治小腸虛冷,小便數多:鹿茸二兩(酥炙令微黃),白龍骨一兩(燒過),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紅一兩(微炒),附子一兩半(炮),山茱萸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鹽湯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

⑦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十八銖,桑耳二兩半。上二味,以醋五升漬,炙燥漬盡為度,治下篩,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⑧治室女沖任虛寒,帶下純白:鹿茸(醋蒸,焙)二兩,白斂、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濟生方》白斂丸)

⑨治尿血:鹿茸(炙)、當歸、干地黃各二兩,葵子五臺,蒲黃五合。上五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蕪荑。(《古今錄驗方》鹿茸散)

⑩治下痢危困:麝香半錢(別研,臨時入),鹿茸一兩(酥炙)。上鹿茸為細末,方入麝香,以燈心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選方》香茸丸)

【臨床應用】治療血液病
取鹿茸內骨髓,用白酒浸漬,制成20%的鹿茸血酒;或從鹿頸靜脈內取血放入白酒中,制成30%的鹿血酒。每次10毫升,日服3次。試治血小板減少癥21例,11例臨床癥狀和血象均有明顯改善;白細胞減少癥5例,血象進步者3例,臨床癥狀改善者2例;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癥15例,其中7例血象和癥狀均有改善;再生障礙性貧血6例,血象和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由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14例,其中10例服藥后眩暈、頭痛、乏力、齒齦出血、鼻衄、失眠等癥狀和血象均有改善。對高血壓、腎炎、肝炎及肝功能不正常者忌服。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婦人沖任脈虛,則為漏下惡血,或瘀血在腹,或為石淋。男子肝腎不足,則為寒熱、驚癇,或虛勞灑灑如瘧,或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或小便數利、泄精、溺血。此藥走命門、心包絡及肝、腎之陰分,補下元真陽,故能主如上諸證,及益氣強志也。癰腫疽瘍,皆營氣不從所致,甘溫能通血脈,和腠理,故亦主之。"

②《本經逢原》:"鹿茸功用,專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取其補火助陽,生精益髓,強筋健骨,固精攝便,下元虛人,頭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經》治漏下惡血,是陽虛不能統陰,即寒熱驚癇,皆肝腎精血不足所致也。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為峻補命門真元之專藥。"

③曹炳章:"鹿茸,補精填髓之功效雖甚偉,服食不善,往往發生吐血、衄血、尿血、目赤、頭暈、中風昏厥等癥。考其原因,其人平時多陽旺液燥,貧血虧精,氣血乏運,茍服食參、茸,能用份少、服日多,則助氣養血,有益無損,雖有余熱,亦不為害;若陽虛陰燥之人,再驟服大劑,以致有助燥爍陰之弊。蓋茸為骨血之精,通督脈而上沖于腦,其上升之性,故如上述之病生焉。余每遇當用鹿茸之癥,自一厘漸增至數分、數錢,每獲妥效,此即大虛緩補之義也。"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鹵地菊

      鹵地菊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黃花龍舌草(《福建民間草藥》),龍舌三尖刀、龍舌草、三尖刀、黃花冬菊、黃野蒿(《...

    • 鹿壽草

      鹿壽草 (《陜西中藥志》) 【異名】鹿壽茶、鹿銜草(《陜西中藥志》)。 【來源】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 【植物...

    • 櫓罟子

      櫓罟子 (《綱目》) 【異名】露兜子(《嶺外代答》),?波羅(《嶺南采藥錄》),假菠蘿(《生草藥手冊》),山波羅(《嶺南草藥志...

    • 蘆薈葉

      蘆薈葉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斑紋蘆薈或庫拉索蘆薈的葉。 【植物形態】①斑紋蘆薈,又名:油蔥(《嶺南...

    • 扶芳藤

      扶芳藤 (《本草拾遺》) 【異名】滂藤(《本草拾遺》),巖青杠、巖青藤、萬年青(《貴州民間藥物》),衛生草、千斤藤、山百...

    • 虎肉

      虎肉 (《別錄》) 【來源】為貓科動物虎的肉,動物形態詳"虎骨"條。 【性味】甘酸,溫。 ①《千金食治》:"味酸,溫,無毒...

    • 赤小豆

      赤小豆 (《本經》) 【異名】亦豆(《日華子本草》),紅豆(《綱目》),紅小豆(《本草原始》),小紅綠豆、虱拇豆(《陸川本草...

    • 紅母雞草

      紅母雞草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葉山螞蝗的莖葉。 【植物形態】大葉山螞蝗,又名:恒河山綠豆。 亞灌...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鹵地菊 下一篇:暫無

    相關分類

    熱門資訊

    皖ICP備2023007517號-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jlzzjlzz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爱做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四虎精品8848hh| 18未年禁止免费观看|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 h片在线免费观看| 宝贝过来趴好张开腿让我看看| 中文在线观看www|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乳孔被撑开乳孔改造里番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日本wwwxxxxx| 国产真实乱16部种子| 你懂得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69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999国产精品|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99在线视频精品| 多男同时插一个女人8p|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爱天天干天天|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女人扒开腿让男生桶爽动漫|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干| bt天堂资源在线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