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葉
(《增訂偽藥條辨》)
【別名】參葉(《本草從新》)。
【植物形態】五加科植物人參,詳"人參"條。
【藥材】干燥葉為帶有長柄的掌狀復葉,小葉5枚,偶有3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復葉基部的小葉長2~3厘米,寬1~1.5厘米;復葉上部的小葉長4~15厘米,寬2~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紙質;黃綠色,卷縮狀,有時破碎。氣清香,味微苦而帶甘。
市場所售之人參葉,多為五加種植物大葉三七的葉,形狀與人參葉相似。主產四川、陜西等地,藥材稱為"參葉"。參見"參葉"條。
【性味】苦甘,寒。
①《綱目拾遺》:"味苦微甘。"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經。"
【功用主治】①《藥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②《綱目拾遺》:"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舊肢頭目;醉后食之,解酲。"
【臨床應用】治療阿狄森氏病
用20%乙醇將人參莖葉制威50%的浸劑。日服三次,劑量從每日60~90毫升開始,逐漸增加,通常持續在每日150~300毫升之間。觀察18例,平均服藥121天(最長323天,最短23天)。結果4例顯效,9例好轉,4例部分好轉,1例無效。初步觀察,經治后患者的顯著變化為體重、握力、血糖增加,血壓上升,血鈉濃度增高,以及皮質素水試驗、ACTH試驗的改善。本品對早期或代償型患者療效較顯著,但對晚期非代償型患者則需并用皮質素。
人參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人參葉 (《增訂偽藥條辨》) 【別名】參葉(《本草從新》)。 【植物形態】五加科植物人參,詳"人參"條。 【藥材】干燥葉為帶有長柄的掌狀復葉,小葉5枚,偶有3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復葉基...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肉豆蔻衣
肉豆蔻衣 (《中藥志》) 【異名】肉豆蔻花(李承祜《藥用植物》),玉果花(《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
-
全蝎
全蝎 (《蜀本草》) 【異名】蠆(《詩經》),蠆尾蟲(《說文》),杜伯(《廣雅》),主簿蟲(《酉陽雜俎》),威哇(《蜀本草》),...
-
雀甕
雀甕 (《本經》) 【異名】躁舍(《本經》),帖嘶房(《別錄》),雀兒飯甕(《蜀本草》),往毛蟲窠(《日華子本草》),棘剛子、...
-
荃皮
荃皮 (《中藥志》) 【異名】全皮、前皮(《中藥志》),小柳拐、山救駕(《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黃素馨的根...
-
華山參
華山參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華山參的根。 【植物形態】華山參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粗壯,肉質...
-
枸櫞
枸櫞 【釋名】 香櫞、佛手柑。 【氣味】 (皮瓤)辛、酸、無毒。 【主治】 煮酒飲,治痰氣咳嗽,煎湯,治心下氣痛。...
-
白菊花根
白菊花根 (《本草正》) 【異名】長生(《太清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的根。植物形態詳菊花條。 【功用主治】①《本...
-
紅馬蹄草
紅馬蹄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馬蹄肺筋草、接骨草(《四川中藥志》),銅錢草、一串錢、人馬蹄草(四川)。 【來源】為...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肉豆蔻衣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