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血
(《本草匯言》)
【來源】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血。
【動物形態】肯羊,又名:野羊(《字林》)、山羊(《日用本草》),斑羚。
體長0.9~1.1米,尾長13~17厘米,雌者較小。四肢短。眶下腺退化。雌雄均有角,角短而直,長10~14厘米,色黑,斜向后方,二角基部很靠近,除尖端外,其余部分都有橫棱。通體毛色灰棕褐色,底絨灰色。額、下頰及喉部均呈棕色,喉后部有一塊白色大斑。尾基部近乎灰棕色,末端棕黑色。
多棲于高山森林,也常在山頂裸巖一帶。夏日居于巖洞,冬季下到森林。善爬懸崖,早晚覓食。冬季以樹枝、地衣、苔蘚等為食,春、夏、秋食草類及果實。冬季交配,懷孕期6個月,每胎產1~2仔。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陜西、山西、湖北、浙扛、廣東、廣西、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本動物的角(山羊角)、肉(山羊肉)、肝(山羊肝)、脂肪油(山羊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一般采用套索、下網和陷阱等方法獵取。捕得后,用注射器刺入心臟,抽取心血;或殺取鮮血。置盆內曬干后切成小塊。也可將鮮血復灌于刮凈油脂的羊腸內,扎成3~4厘米長的小節,曬干后取出.
【藥材】干燥血,呈塊狀或片狀,黑褐色或深紫色,稍現光澤。體輕。氣腥。以色深紫有光澤者為佳。以清水一碗,入血少許,其血即由碗底上升成線形血絲不散者為真。
產四川、廣西、云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等地。
【性味】咸,熱。
①《本草匯言》:"味甘,性熱,無毒。"
②《玉楸藥解》:"味咸,甘,氣平。"
⑧《本草再新》:"味甘,性大熱,有小毒。"
【歸經】入心、肝經。
①《本草新編》:"入肺、心二臟。"
②《本草再新》:"入肝、胃二經。"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通絡,解毒。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癰腫。
①《本草匯言》:"能活血、散血,如跌撲內損,血脹垂絕,或內傷藏腑筋骨膜絡,外損血脈破裂,皮肉色變,氣將絕者,用一、二厘,溫酒調化,灌入喉中。"
②《藥性考》:"療跌撲損傷,咯、吐、嘔、衄、便溺諸血,能止血消瘀。"
③《祝穆試效方》:"能解鮮菌、河?毒。"
④《黑龍江中藥》:"療婦女經血病。"
⑤《四川中藥志》:"治一切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酒化0.3~1錢;或入丸劑。
【宜忌】陰虛血熱者慎服。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山羊血一錢,三七三錢。為末。黑糖五錢,童便一合,酒一碗,調勻飲之,不必大醉。(《洞天奧旨》山羊酒)
②活血散瘀,續筋接骨:山羊血、脆蛇、三七。共為末,兌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軟組織損傷:青羊血、衛矛皮、赤芍、鐵棒七。研末,沖酒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④治吐血:廣西真山羊血。臨臥時每服三分,能引血歸源。(《蔣莘田經驗方》)
⑤治急心痛:山羊血一分。燒酒化下。(《年希堯集驗良方》)
山羊血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山羊血 (《本草匯言》) 【來源】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血。 【動物形態】肯羊,又名:野羊(《字林》)、山羊(《日用本草》),斑羚。 體長0.9~1.1米,尾長13~17厘米,雌者較小。四肢短。眶下腺退...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山油柑果實
山油柑果實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蕓香科植物山油柑的果實,植物形態詳"沙塘木"條。 【采集】秋、冬采...
-
蛇根草
蛇根草 (《浙江民間草藥》) 【異名】四季花、雪里開花(《浙江民間草藥》),雪里梅(《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茜...
-
山芝麻
山芝麻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崗油麻(《生草藥性備要》),崗脂麻(《嶺南采藥錄》),山油麻(《廣州植物志》),田油...
-
蛇含
蛇含 (《本經》) 【異名】蛇銜(《本經》),威蛇(《日華子本草》),小龍牙(《斗門方》),紫背龍牙(《本草圖經》),紫背草...
-
百靈草
百靈草 (《云南中草藥》) 【異名】小對節生、出漿藤、云百部、小爬角、小白藥。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百靈草的全株。...
-
黨參
【中文名】黨參(《本草從新》) 【類別】根類 【異名】上黨人參(《本經逢原》),黃參(《百草鏡》),獅頭參(《翁有良辨誤》...
-
白鮮皮
白鮮皮 (《藥性論》) 【異名】北鮮皮(《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 【植物形態】白鮮(《本經》...
-
兩面青
兩面青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小姑娘茶(《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甲滿(傣名)。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千年樹的...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山油柑果實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