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棗
(《陜西中草藥》)
【異名】石豆、巖豆(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金棗、石米(《陜西中草藥》),獨葉巖珠、鴨舌蘭(《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石豆蘭的全草。
【植物形態】石豆蘭
多年生常綠匍匐小草本。氣生根須狀,白色。根莖纖細,橫生,具節,節上著生假鱗莖,綠色,小形,卵圓狀,具棱。每個假鱗莖頂部生葉1片,狹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脈凹下,全緣。傘形花序由假鱗莖基部抽出,具細總梗,有花4~6朵;花淡黃色。蒴果卵形。花期6~8月。
生于懸崖陰濕處,也附生于樹干上。分布陜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雜質,陰干。
【性味】甘辛,涼。
①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甘辛,寒。"
②《陜西中草藥》:"甘淡,涼。"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涼血活血。治高熱驚風,風濕痹痛,四肢麻木,關節腫痛,癰腫,咽痛,跌打損傷。
①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滋陰降火,清熱利濕。治高熱驚風,白喉,口腔炎,牙痛,乳癰,背癰,風濕痹痛。"
②《陜西中草藥》:"活血舒筋,補陰助陽。治半身木遂,四肢癱瘓,風濕麻木,刀傷,跌打損傷,湯、火燙傷,勞傷,小兒高燒抽風,遺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小兒驚風,角弓反張:鮮石豆蘭一兩,水煎服。
②治風熱咽痛,實火頭痛:鮮石豆蘭一至二兩。水煎服。
③治關節腫痛:鮮石豆蘭二至四兩,金銀花藤一兩,豬蹄一個,黃酒四兩。水燉服。
④治乳癰:鮮石豆蘭搗爛敷患處,另用鮮全草二兩,燒酒一至二兩。隔湯燉,分二次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勞傷:石棗一至二兩,泡入一斤白酒中,每早、晚各服藥酒一至二酒盅;或石棗、石豇豆各五錢,泡酒服。(《陜西中草藥》)
③治刀傷:石棗適量,研粉,開水調敷傷處。(《陜西中草藥》)
石棗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石棗 (《陜西中草藥》) 【異名】石豆、巖豆(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金棗、石米(《陜西中草藥》),獨葉巖珠、鴨舌蘭(《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石豆蘭的全草...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鰣魚鱗
鰣魚鱗 (《本經逢原》) 【來源】為鯡科動物鰣魚的鱗片,動物形態詳"鰣魚"條。 【功用主治】治疔瘡,湯火傷,腿瘡,下疳...
-
石楨楠根
石楨楠根 (《峨嵋藥植》) 【來源】為樟科植物四川釣樟的根。 【植物形態】四川釣樟,又名:石楨楠、蘭花樹。 喬木,高達...
-
使君子
【中文名】使君子(《開寶本草》) 【類別】果實類 【異名】留求子(《南方草木狀》),史君子(侯寧極《藥諾》),五梭子(《藥...
-
實葫蘆
實葫蘆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佛頂珠。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喜馬拉雅栝樓的根。 【植物形態】喜馬拉雅栝樓...
-
辣椒頭
辣椒頭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茄科植物辣椒的根。植物形態詳"辣椒"條。 【功用主治】治手足無力,腎囊腫脹。 【選...
-
漂搖豆
漂搖豆 (《綱目》) 【異名】瓢搖豆(《履?巖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種子。植物形態詳"小巢菜"條。 【...
-
酒釀
酒釀 (《綱目拾遺》) 【異名】酒窩、浮蛆(《綱目拾遺》)。 【來源】為糯米和酒曲釀制而成的酵米。 【化學成分】酒釀的成...
-
鹿梨
鹿梨 (《本草圖經》) 【異名】?(《詩經》),赤羅(《毛詩傳》),羅(《爾雅》),山梨、楊?、鼠梨、赤蘿(陸璣《詩疏》),樹梨...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鰣魚鱗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