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虎魚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鯊、蛇(《爾雅》),吹沙(《臨海異物志》),沙溝魚、沙?、叼浪魚(《綱目》),沙竹(《醫林纂要》),光魚、油光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來源】為鱷虎魚科動物刺鱷虎魚的肉。
【動物形態】刺鱷虎魚
體長,前部略呈圓柱形,后部側扁。體長約10余厘米;頭部大而長,頭高稍低于體高。吻長,前端鈍圓,正中有一隆突。眼中等大,呈背側位。眼間隔窄,稍凹。口大,略成斜形。下頜稍短,上頜后端終止于眼前緣的下方或稍后。唇厚。舌寬,前端呈截形。齒尖銳,呈錐形,上、下頜均排列成狹帶狀。鰓孔略向前下方延伸至胸鰭基底下方;峽部頗寬。鰓耙短,甚粗。體大部分被櫛鱗,項及胸部被小圓鱗,頭部除后頭、頰上部及鰓蓋上部被小圓鱗外,其他部分均無鱗。體側鱗縱列鱗46~50,橫列鱗約17。背鰭2,Ⅷ,14;第1背鰭較低,鰭棘細弱,平放時,不達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高,平放時,后部鰭條常可達尾鰭基部的副鰭條。臀鰭12~13,起于第2背鰭第4鰭條的下方,約與第1背鰭等高。胸鰭尖圓19~21,約與腹鰭等長。腹鰭Ⅰ15。尾鰭后緣呈尖圓形。體上部灰褐色,下部較淡。體側有不明顯的暗斑5~6個。吻部色較深,頰部有暗色條紋。背鰭有排列成3~5斜縱行的暗色斑點;尾鰭有波狀橫紋7~10條。
棲于沿海及河流中。多居于水的下層。以小蝦、小魚等為食。分布我國沿海各地,以南部尤多。
【性味】甘咸,平。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溫,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咸,平。"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用主治】①《綱目》:"暖中益氣。"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食之主壯陽道,健筋骨,行血脈,消谷、肉。"
③《醫林纂要》:"利小水,通淋。"
【宜忌】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助火。"
鱷虎魚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鱷虎魚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鯊、蛇(《爾雅》),吹沙(《臨海異物志》),沙溝魚、沙?、叼浪魚(《綱目》),沙竹(《醫林纂要》),光魚、油光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來源】...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細辛
【中藥名稱】細辛(《本經》) 【異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
-
下果藤
下果藤 (《云南中草藥》) 【別名】嘴簽(《云南中草藥選》),亞奔波(傣名)。 【來源】為鼠李種植物下果藤的莖葉 【植物形...
-
細葉大戟
細葉大戟 (《中國藥植圖鑒》) 【異名】打碗科、貓眼草(《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細葉大戟的全草。 【植...
-
夏蠟梅
夏蠟梅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牡丹木、大葉柴。 【來源】為蠟梅科植物夏蠟梅的花和根。 【植物形態】夏蠟梅...
-
慈姑葉
慈姑葉 (《綱目》)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慈姑"條。 【性味】①《本草圖經》:"味甘微苦,寒,無...
-
鏵頭草
鏵頭草 (《草木便方》) 【異名】地黃瓜(《分類草藥性》),青地黃瓜(《四川中藥志》),烙鐵草、犁頭草(《重慶草藥》)。 【...
-
紅土子
紅土子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比子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貴州民間藥物》...
-
磨盤根
磨盤根 (《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磨盤草的根。植物形態詳"磨盤草"條。 【采集】4月采挖,曬干。 【藥材】干...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細辛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