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青根
(《藥性考》)
【異名】開口劍、斬蛇劍(《植物名實圖考》),牛尾七、沖天七(《草木便方》),白河車(《江蘇植藥志》),竹根七(《陜西藥植調查》),鐵扁擔(《江西草藥》),青龍膽(《貴州藥植調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萬年青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萬年青(《本草新編》),又名:千年潤(《履?巖本草》),?(《花鏡》),千年?(《本草從新》),屋周(《質問本草》),冬不雕草(汪連仕《采藥書》),九節連、野郁蕉、狀元紅、山苞谷。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傾斜,肥厚而短,須根細長,密被白色毛茸。葉叢生;披針形或帶狀,長10~30厘米,寬2.5~7.5厘米,先端尖,基部漸狹而近葉柄狀,全緣,革質而光滑,葉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具平行脈,中脈在葉背面隆起。花多數,成橢圓形穗狀花序,長約3厘米;花莖長7.5~20匣米;花被淡綠色,裂片6,下部愈合成盤狀;雄蕊6,無柄,著生花被筒上,藥長橢圓形,內向,縱裂;子房球形,花柱甚短,柱頭3裂,外展。漿果球形,肉質,熱時橘紅色或黃色,內含種子1枚。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栽培于庭園,或野生于陰濕的林下、山谷。分布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福建、臺灣、廣東、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本植物的葉(萬年青葉)、花(萬年青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及根莖,除去莖葉及須根后,洗凈,曬干或烘干。曬干的商品呈白色,烘干的商品呈紅色。-般認為烘干的品質較佳。宜貯于石灰缸內,或經常日曬,以免蟲蛀。
【藥材】干燥的根莖呈圓柱形,稍彎曲,很少有分歧,長5~15厘米,粗1~2厘米。上端有莖痕及葉痕;外表面新鮮時黃白色,有明顯的節,節處紅棕色,呈圓環狀或三角狀,有圓點狀的須根痕跡,有時尚留有長短不等的須根;干燥后表面灰褐色,具有環狀的皺紋。質脆,折斷面淺棕色或近于白色,帶海綿性,散有無數黃色維管束斑點。味苦而辛。以干燥、大小均勻、色紅者為佳。
產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甘苦,寒,有毒。
①《履?巖本草》:"涼,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③《福建民間草藥》:"辛苦,微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經。"
【功用主治】強心利尿,清熱解毒,止血。治心力衰竭,咽喉腫痛,白喉,水腫,臌脹,咯血,吐血,疔瘡,丹毒,蛇咬,燙傷。
①《本草從新》:"治咽喉急閉,搗汁,入米醋少許灌之,吐痰立蘇。"
②王安卿《采藥志》:"治中滿蠱脹,黃疸,心疼,哮喘咳嗽,跌打傷。"
③汪連仕《采藥書》:"治瘡毒,收濕熱。湯泡灼傷,天皰瘡,白蛇纏,搗汁搽。"
④《李氏草秘》:"治白火丹,噎膈。"
⑤《植物名實圖考》:"治無名腫毒,疔瘡,牙痛,蛇傷。"
⑥《四川中藥志》:"清肺火。治虛勞內熱咳嗽。"
⑦《上海常用中草藥》:"強心利尿,清熱解毒,止血。治咯血吐血,心臟病水腫,咽喉閉塞,扁桃體炎,白喉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汁涂、塞鼻或煎水熏洗。
【選方】①治咽喉腫痛:萬年青根(鮮)一至三錢,加冷開水半碗,擂汁,頻頻含咽。(《江西草藥》)
②治咽喉壅閉,發聲不出:千年潤曬干為末,每服一錢,濃煎薄荷湯調服,不以時,臨睡服尤佳。(《履?巖本草》)
③治纏喉風:萬年青報頭,切碎打爛,絞汁灌下,吐出痰涎即好。倘口閉,用牙刷挖開灌下,不吐,再用發梢進喉間探之。(《綱目拾遺》)
④治頭風:萬年青根,削尖,蘸朱砂塞鼻孔內,左塞右,右塞左,兩邊痛者齊塞,取清水鼻涕下,須一周時妙。(《嵩崖雜記》霹靂丹)
⑤治疔瘡走黃:萬年青根,搗汁一茶杯服之,服后必發寒戰寒噤,毒從大便或小便出,其色黃,便后即服姜汁一茶杯,周身腫脹即消,其病若失。亦治瘋狗咬傷。(《光華醫藥雜志》1(4):15,1933),
⑥治痔瘡腫痛難行:豬腿骨去兩頭,同萬年青入砂鍋內,水煮,乘熱熏,溫洗,日三次。(《周益生家寶方》)
⑦治老幼脫肛:萬年青連根,煎湯洗,以五倍子未敷上。(《慈航活人書》)
⑧治白火丹:萬年青搗汁服。(《祝穆試效方》)
⑨治蛇毒:萬年青磨涂、渣罨皆妙。(《德生堂經驗方》)
⑩治跌打損傷:萬年青根二錢。水煎,酒對服。(《江西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白喉
取新鮮萬年青根莖40克,加入100毫升醋內,浸泡48小時至10天,去渣過濾,再加冷開水至20毫升,使成20%的浸液。每日用量:1歲以下1毫升,1~2歲2毫升,3~4歲3毫升,5~6歲4毫升,7~9歲5毫升,10~12歲6毫升,13~15歲7.5毫升,16歲以上10~15毫升,分6次服。首次量加倍。治療40例,治愈36例,死亡4例。服藥后體溫平均3天恢復正常,咽痛4天內消失,細菌培養5天轉陰。又據552例的觀察(其中433例并用肯霉素),治愈率為93.2%,對極重型療效較差而死亡率高。絕大部分治愈病例于用藥后5~6天內一般癥狀消失,3~6天內偽膜完全消退,細菌培養陰轉時間平均為3.23天。治療中曾以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一定病例與血清治療組對照比較,結果證明兩者療效大致相仿。有認為用萬年青浸液口服或滴鼻對白喉有一定預防作用;萬年青對白喉并發的心肌炎、喉梗阻也有療效。
②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新鮮萬年青根20~30克,切碎搗爛,敷患處。早晚各換藥1次。據30例的觀察,多數連續換藥5~6次即愈。
③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20%的萬年青醋浸液口服,首次劑量5毫升,以后每次3~4毫升,每天3~4次,5~7天為一療程。臨床分別觀察15例和10例,前者獲得80%的治愈率,后者全部治愈。絕大多數病例于1~2天退熱,1~3天大便次數恢復正常;膿血便于1~5天消失,糞便培養于1~5天轉為陰性。服藥期間,部分病例訴頭暈;3例患者心跳、脈搏變慢,但無節律不均現象;4例出現劇烈的全腹部陣發性疼痛,持續3~6天。上述反應均于停藥后消失。
④治療心力衰竭
㈠速給法:用鮮萬年青根莖或葉1~1.5兩,煎煮2次各得20毫升煎液,分別于早晚作保留灌腸。㈡緩給法:取0.6~1.2兩,首煎加水150毫升,煎取60毫升;二煎加水120毫升,煎成40毫升。兩次煎液混合,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分服。心衰控制后應即改用維持量,以防中毒。治療43例,19例心衰得到控制,10例顯效,9例好轉,3例無效,2例死亡。以肺原性心臟病合并全心衰竭療效較好??诜r易發生嘔吐,灌腸者未發現副作用。另有用萬年青全草浸膏,每服1克(含新鮮生藥30克),每日2~3次,治療陣發性心動過速、風濕性心臟病及梅毒性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15例,服藥后患者心悸,氣急、胸悶、胸痛、發紺、水腫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未出現毒性反應。
⑤治療心律失常
將萬年青根注射液2~4毫升(每毫升含生藥0.5克)稀釋于25%葡萄糖250~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鐘30~40滴。也可行肌肉注射。治療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8例,7例在藥液滴入后即轉為竇性心律;陣發性心房顫動2例,用藥后心室率迅速下降;心房撲動1例,用藥不久即轉為房顫,當繼續用藥后心室率減至64次/分,但以上3例(心房顫動及撲動)在用萬年青根過程中均未能恢復正常。也有采用萬年青根煎劑內服,治療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室性或房性過早搏動共6例,4例用藥后轉為竇性心律或早搏消失,1例早搏減少,1例無效。用法:一般門診病例用萬年青根6錢,每日1劑,早晚煎服,連用4天,以后根據需要再用;對住院及緊急病例,用萬年青根2兩煎服,至有效或有藥物反應為止,連服不超過4天,并適當配用其它中藥。通常使用小劑量時反應較小,大劑量時必須嚴密觀察。
毒性
萬年青具有洋地黃毒甙樣作用,但毒性較大,除能刺激迷走神經與興奮延髓中樞外,可能對于心肌有直接抑制作用。大劑量時可發生心傳導阻滯,心臟停搏。在治療心律失常時,按上述劑量靜脈滴注后引起的副反應較多,除頭昏、惡心、嘔吐外,尚有心房性心動過速伴有房室傳導阻滯、陣發性心房顫動及心房撲動,并有1例曾出現2次阿-斯氏綜合征發作。在口服萬年青醋浸液治療白喉過程中,亦有2例患兒分別于服藥的第2天和第5天發生緩脈(每分鐘50次左右),同時伴有心跳間歇,經停藥后于5~7天內恢復正常。此外,曾報告1例患者,在1次服萬年青葉4克煎液后發生完全性房室性傳導阻滯,經救治無效于2日內死亡。有人指出:對萬年青的劑量、給藥途徑等問題,尚須進一步深入探討。臨床應用時必須嚴格掌握劑量,嚴密觀察病情,以策安全。
萬年青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萬年青根 (《藥性考》) 【異名】開口劍、斬蛇劍(《植物名實圖考》),牛尾七、沖天七(《草木便方》),白河車(《江蘇植藥志》),竹根七(《陜西藥植調查》),鐵扁擔(《江西草藥》),青龍膽...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萬年松
萬年松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石松科植物萬年松的全草。 【植物形態】萬年松 多年生常綠草本。莖稍粗壯,高...
-
萬年青葉
萬年青葉 (《本草新編》) 【來源】百合科植物萬年青的葉片,植物形態詳"萬年青根"條。 【性味】《本草新編》:"味苦澀,...
-
猬腦
猬腦 (《綱目》) 【來源】為刺猬科動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腦。動物形態詳"刺猬皮"條, 【化學成分】刺猬腦的一般化學成分,...
-
萵苣子
萵苣子 (《綱目》) 【異名】苣曙子(《河北藥材》),白苣子(《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植物形態詳...
-
栗花
栗花 (《日用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栗的花,植物形態詳"栗子"條。 【化學成分】花含精氨酸。 【性味】①《滇南本...
-
都咸子
都咸子 (《本草拾遺》)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雞腰果的果實。 【植物形態】雞腰果,又名:都咸樹(《南方草木狀》),槚如...
-
腐婢
腐婢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莖、葉。 【植物形態】豆腐木,又名:滿山香、小退赤、知時木、...
-
大石韋
大石韋 (《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異名】篦梳劍(《泉州本草》)。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矩圓線蕨的全草。 【植物形態】...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萬年松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