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葉
(《綱目拾遺》)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樟木"條。
【采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陸川本草》:"味苦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殺蟲。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疥癬。
①《陸川本草》:"殺蟲.殺菌,治疥癬。"
②《南寧市藥物志》:"祛風,化痰,殺蟲。治寒性風濕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撲傷,散毒,行氣,止痛。"
③《廣西中藥志》:"枝、葉洗風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面黃虛腫:樟樹葉、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開水送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鉤蟲病:樟樹嫩梢半斤。炒黃,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溫服。(《江西草藥》)
③治腳上生瘡,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樟樹葉,搗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周益生家寶方》)
④治陰疽:樟樹鮮葉合冷飯粒搗敷患處。初期能消,如已化膿則能排膿。(《泉州本草》)
⑤治鵝掌風:樟葉(鮮)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④治燙傷起泡:樟葉、皮各適量。曬干燒灰,蛋清調搽。(《江西草藥》)
樟樹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樟樹葉 (《綱目拾遺》)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樟木"條。 【采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陸川本草》:"味苦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除濕,止痛,殺蟲...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皂柳根
皂柳根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皂柳的根。 【植物形態】皂柳,又名:毛狗條、山楊柳。 灌木或小喬木。...
-
皂莢
皂莢 (《本經》) 【異名】雞棲子(《廣志》),皂角(《肘后方》),大皂莢(《千金方》),長皂莢(《本草圖經》),懸刀(《外丹...
-
曾青
曾青 (《本經》) 【異名】樸青(《石藥爾雅》),層青(《造化指南》)。 【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成層狀者。礦物...
-
澤瀉
澤瀉 (《本經》) 【異名】水瀉、芒芋、鵠瀉(《本經》),澤芝(《典術》),及瀉(《別錄》),天鵝蛋、天禿(《藥材資料匯編》...
-
狼把草
狼把草 (《本草拾遺》) 【異名】烏階(《爾雅》),烏杷(《爾雅》郭璞注),郎耶草(《本草拾遺》),小鬼叉(《東北藥植志》...
-
檸檬葉
檸檬葉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檸檬的葉。植物形態詳"檸檬"條。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
-
回回豆
回回豆 (《飲膳正要》) 【異名】胡豆(《本草拾遺》),回鶻豆(《契丹國志》),那合豆(《救荒本草》)。鷹嘴豆、雞豆(《中國...
-
胡蘿卜
胡蘿卜 (《日用本草》) 【異名】黃蘿卜(《本草求原》),胡蘆菔、紅蘆菔(《隨息居飲食譜》),丁香蘿卜(《現代實用中藥》...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皂柳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