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與哲學》創辦于1980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的中國國家級學術期刊。據2020年2月,《醫學與哲學》官網顯示,《醫學與哲學》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有顧問6人、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2人、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2人、名譽主編2人、主編2人、副主編3人、編輯委員會委員198人。據2020年2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醫學與哲學》共出版文獻14017篇、總被下載2508910次、總被引68372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276、(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975??。據2020年2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醫學與哲學》載文量為12599篇、基金論文量為3537篇,被引量為73020次、下載量為1030384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1.42。
醫學與哲學資料欄目介紹
《醫學與哲學》自創刊以來,一直遵循“開闊眼界,啟迪思維,提供方法,促進發展”方針和“關注熱點,挑戰現實,放眼世界”的思路,受到各方的熱情支持與鼓勵,錢信忠、于光遠、崔月犁、陳敏章多次撰文給予支持。時任衛生部副部長崔月犁在為本刊撰寫的發刊詞號召“醫務人員學點哲學,學會用正確的思維去分析、研究征服疾病的途徑和方法。”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黃家駟在本刊第一期撰寫的文章認為“醫學是一門很復雜的科學,既要有科學的分析,又要有哲學的概括。”白希清、張孝騫、蘇德隆、吳階平、韓啟德、吳咸中、吳孟超、湯釗猷、劉德培、陳竺等多位院士和學者在本刊發表精彩文章,國內外成百上千名學者的論著,影響無處不在,意義深遠。26年的歷史表明,《醫學與哲學》已成為我國醫學界和社會有關部門十分關注的一份雜志。
主要欄目
設有:醫學人文學研究、醫學哲學研究、生物醫學哲學、醫學倫理理論研究、高新技術倫理、中國傳統文化與生命倫理學、垮文化倫理學研究、醫學思想史研究、現代醫學研究、醫學人物研究、醫學心理學、醫學人文關懷、衛生保健改革、保健政策研究、醫學社會學、醫學教育思想研究等。
設有:決策理論研究、臨床決策病例(病種)分析、醫學評價、比較治療學、圓桌會議——專題決策座談、技術評估、臨床倫理、臨床人文關懷、臨床醫生論壇、國外醫學新進展、會議博覽、名醫春秋等。
歷史沿革
辦刊歷史
1980年,《醫學與哲學》創刊。
1982年,《醫學與哲學》由季刊改為月刊。
2014年12月,《醫學與哲學》入選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9年,《醫學與哲學》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醫學與哲學》雜志自1980年出版以來,實際上已成為我國醫學人文學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國際同類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最早被評為“中國核心期刊”與“國家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國同時獲得兩種國家核心期刊的惟一人文醫學雜志。創刊以來,錢信忠、于光遠、崔月犁、陳敏章多次撰文支持鼓勵,黃家駟、張孝騫、吳階平,韓啟德,吳咸中,吳孟超,湯釗猷,劉德培,陳竺等數十位兩院院士多次在此發表精彩文章。影響無處不在。隨著醫學的急速發展,月刊《醫學與哲學》已遠遠不能滿足眾多讀者的需求,因此,“加大容量,彰顯個性,追求精品”已成為我們新的辦刊理念,由月刊改為半月刊,更是《醫學與哲學》真誠服務讀者的又一次重大舉措。
人員編制
職務
姓名
顧問
韓啟德、樊代明、鐘南山、吳孟超、吳咸中、湯釗猷
編輯委員會委員
萬獻堯、于洪、于雙成、馬曉、馬強、馬銳、馬長永、尹劍、尹梅、尹琳、王辰、王岳、王茜、王一方、王衛平、王小萬、王東營、王永光、王立明、王延光、王麗宇、王志軍、王明旭、王紹武、王洪奇、王高華、王家祥、王錦帆、鄧云龍、叢亞麗、蘭禮吉、馮澤永、馮變喜、葉曉芬、平曉月、母雙、田曉峰、邊林、龍藝、任苒、關錚、劉劍、劉虹、劉小南、劉占舉、劉玉秀、劉玉杰、劉宏宇、劉典恩、劉學禮、劉俊榮、劉彥國、劉端祺、呂軍、呂德成、阮小明、孫衛兵、孫福川、孫慕義、鞏鵬、莊一強、朱寧、朱偉、朱洪平、許蘭萍、許建陽、邢曉靜、閆希軍、閆金松、嚴金海、何權瀛、何裕民、吳安華、吳家睿、吳泰華、吳愛勤、張杰、張珊、張琳、張輝、張衛國、張大慶、張豐菊、張傳漢、張宗明、張忠魯、張金鐘、張彥虎、張振書、張祥宏、張超杰、張新慶、張瑞宏、張錦英、李楊、李勇、李小萍、李幼平、李如輝、李志平、李建會、李承新、李恩昌、李曉聲、李瑞全、李靖年、李冀寧、杜治政、杜賈軍、楊放、楊波、楊延宗、楊秉輝、楊春明、楊曉霖、沈曉、沈銘賢、肖湘成、蘇本利、邱海波、邱鴻鐘、陳剛、陳少宗、陳孝平、陳國俊、陳詩鴻、周玉杰、周光峰、孟小捷、尚云曉、羅萍、范志寧、范瑞平、鄭豐、鄭連杰、侯旭、姚元慶、姜永茂、姜柏生、施衛星、段志光、段忠玉、胡大一、首建國、趙學、趙鋼、趙作偉、趙明杰、趙美娟、郝繼輝、聞慶平、倪紅梅、凌鋒、唐麗麗、唐洪梅、唐勝建、徐軍、徐英輝、殷德濤、涂玲、秦泗河、聶精保、袁鐘、袁勇貴、陶貴周、顧晉、高也陶、高金聲、高劍波、高繼成、崔久嵬、常存庫、曹永福、曹鐵生、梁春、梁莉、梁慶成、隋龍、麻樹人、黃國瓊、黃奕祥、強美英、彭彥輝、敬靜、智光、焦順昌、程偉、程瑜、童曉文、蔣宇鋼、路晴、翟曉梅、雒保軍、暴繼敏、樊民勝、籍振國、DanielWikler、OleDoering?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醫學與哲學》共出版文獻14017篇。
收錄情況
《醫學與哲學》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等收錄。
影響
據2020年2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醫學與哲學》總被下載2508910次、總被引68372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1.276、(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975??。
據2020年2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醫學與哲學》被引量為73020次、下載量為1030384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醫學與哲學》影響因子為1.4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725名。
獲得榮譽
《醫學與哲學》被評為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讀者對象
人文社會醫學版雖然以從事人文醫學和管理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但其中許多內容也應為專業工作者了解;
中國臨床決策版雖然主要以臨床專業工作者為主要對象,但其中許多內容也有益于人文學者和管理專家,我們希望最好同時訂閱。
相關說明
《醫學與哲學》雜志上半月為人文社會醫學版;下半月為中國臨床決策版
說明:
1、目錄是每期雜志的的刊內容的索引,單一的把期刊目錄做為詞條內容是否有一定的參照意義?同時也不排除一些造假者以正規期刊之名行發布虛假信息之實,望用戶能自行甄別其直實性。
2、相關說明所列內容與投稿須知內容所述事實為類同,且在多個詞條以斷章取義的形式全部重復或部分重復出現,望用戶能仔細甄別其真實性。
3、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為詞條內容的信息來源和內容的延伸閱讀,而一些專職的編輯百科詞條的機構和個人大量的在詞條正文中增加不相關和重復的內容以增加虛假參考資料和擴展閱讀的目的,請用戶能識別詞條信息的真實性,同時向期刊舉報不實信息的信息來源,以便于期刊能更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