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試管嬰兒?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最初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該技術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1978年7月25日,全球首位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2011年11月27日,上海首例“第三代試管嬰兒”誕生;12月,廣州一富商借助試管嬰兒技術孕出八胞胎。
技術起源
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IVF):又稱試管嬰兒,是指分別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后,置于試管內使其受精,再將胚胎前體---受精卵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試管嬰兒是用人工方法讓卵子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并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
“試管嬰兒”是伴隨體外受精技術的發展而來的,最初由英國產科醫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合作研究成功的。(羅伯特·愛德華茲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愛德華茲現在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名譽教授。)“試管嬰兒”一誕生就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甚至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癥開辟了新的途徑。“試管嬰兒”是讓精子和卵子在試管中結合而成為受精卵,然后再把它(在體外受精的新的小生命)送回女方的子宮里(胚卵移植術),讓其在子宮腔里發育成熟,與正常受孕婦女一樣,懷孕到足月,正常分娩出嬰兒。這一技術的產生給那些可以產生正常精子、卵子但由于某些原因卻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了福音,現在這一技術已在我國很多地方開展
。1944年,美國人洛克和門金首次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于1978年7月25日23時47分在英國的奧爾德姆市醫院誕生,此后該項研究發展極為迅速,
對于患有輸卵管堵塞等疾病的妻子,可以通過手術直接從卵巢內取出成熟的卵細胞。然后在試管里將丈夫的精子混合,讓他們在體外結合成受精卵。對于精子少或精子活動能力弱的丈夫,則可通過一枚極其微細的玻璃吸管,從他的精液中選出健壯的精子,把它直接注入卵細胞中,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就可以移入妻子的子宮了。
技術原理
“試管嬰兒”并不是真正在試管里長大的嬰兒,而是從卵巢內取出幾個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然后轉移胚胎到子宮內,使之在媽媽的子宮內著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宮腔,繼續妊娠。
“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盡管體外受精原用于治療由輸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癥,現已發現體外受精對由于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精子異常(數目異常或形態異常)引起的不孕癥,甚至原因不明性不孕癥都有所幫助。研究顯示一個周期治療后的妊娠率在40%左右,出生率稍微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