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勒
(《綱目拾遺》)
【異名】金雞納(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紅色金雞納樹或其它幾種同屬植物的樹皮、枝皮及根皮。
【植物形態】①紅色金雞納樹,又名:紅色規那樹、紅色奎寧樹。
常綠大形喬木,高達30米,離地6米左右分枝,樹皮赤褐色。葉有柄,對生;葉片廣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尖,全緣,長達30厘米,上面深綠色,稍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常帶紅色,多毛,葉詠上亦有白毛。圓錐花序頂生,花托鐘狀,稍細長;萼甚短,宿存,上部5裂,裂片廣三角形,帶紅色;花冠筒長2.4~3.6厘米,先端5裂,呈淡紅色:雄蕊5,花絲在花冠筒部內面愈著;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長達花冠部上面,柱頭2叉。蒴果長橢圓形至長卵圓形,室間裂開成2分果,內含種子約26個,種子周圍有翅?;ㄆ诔跸摹?br>原產南美。印度尼西亞、印度及我國云南、臺灣、廣東、廣西均有栽培。
②萊氏金雞納樹
喬木,高約10米。葉披針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平滑無毛。花帶黃白色,有極烈臭氣。
金雞納樹的種類很多,除上述兩種外,尚有黃色金雞納樹、棕色金雞納樹等,我國云南、臺灣亦有栽培。
【采集】采收的方法有多種:在南美,通常于雨季將樹砍倒,剝取樹皮,曬干或烘干,并加壓成扁平的片狀。樹皮干燥時卷成筒狀。在爪哇及印度用掘根法和截枝法。掘根法系將生長約12年的金雞納樹連根挖出,剝取樹皮或根皮;截枝法系自地面上將樹砍倒,剝取樹皮,使殘留的樹干基部發生不定枝條,并留1~2枝任其生長,待樹枝長大后,再將樹皮剝下,曬干或烘干。我國采用的主要為截枝法。
【藥材】呈卷筒狀或長方形的片狀。卷筒狀者長約20厘米,直徑25毫米左右,外表棕灰色或紅棕色,具灰色地衣斑塊及縱直皺紋,較老的樹皮,有紅色疣狀突起,間或有細小的橫裂紋;內表面棕紅色,纖維性。破折面外側平坦,內部纖維性。片狀者長約20厘米,寬5~10厘米,厚達2厘米。外表凹凸不平,呈鐵銹紅色,有縱脊狀隆起和紅色疣狀突起;內表面磚紅色。氣微弱,味苦澀。根皮常為扭曲的卷片,長2~7厘米,內外表面的色澤相似,但外表粗糙,呈鱗片狀。
主產印度尼西亞、印度及南美等地。我國云南、廣西、臺灣亦產。
【化學成分】金雞勒樹的干皮、根皮、枝皮及種子,含有約26種生物堿,總稱為金雞勒生物堿。其中含量最多且在醫藥上最重要的是奎寧,其次是辛可寧、辛可尼丁、奎尼丁等,其余在樹皮中的含率很低。它們大部分是喹啉衍生物,也有極少數是吲哚衍生物。金雞勒生物堿中,頗多互為立體異構體的,如:奎寧和奎尼丁,辛可寧和辛可尼丁,辛可亭和辛查米丁,表奎寧和表奎尼丁,氫奎寧和氫奎尼丁等。此外,還有辛可尼辛,奎尼辛,銅色樹堿,奎胺,辛可那明,奎尼酮,阿立新以及杷日素,紅金雞納堿,甲基紅金雞納堿,康奎那明,枯斯考尼丁,二康奎寧等。除生物堿外,還含金雞勒鞣酸,奎寧酸,金雞勒紅等。在樹皮中,生物堿是與金雞勒鞣酸、奎寧酸結合的。
紅色金雞勒樹含生物堿總量為6~7%,其中奎寧2~3%,奎尼丁0.11%,辛可尼丁1.43~2.25%,辛可寧0.12~1.73%。萊氏金雞勒樹含上列成分依次為15%、10%以上、0.08~0.44%、0.1~0.54%、0.08~0.38%,黃色金雞勒樹的含量分別為6~7%、3.4%、0.16~0.20%,0.46~0.75%、0.34~0.56%,棕色金雞勒樹則為6%、3%、0.14%、1.34%、0.32%。
【藥理作用】奎寧為重要抗瘧藥,能消滅各種瘧原蟲的裂殖體,而終止瘧疾的發作。對間日瘧療效較好,對3日瘧與惡性瘧則較差。它不能消滅紅細胞外型瘧原蟲,故不能防止良性瘧的復發;也不能消滅紅細胞前型瘧原蟲。對惡性瘧配子體也無作用,要杜絕傳染源,須加用8-氨喹啉類藥物。奎寧一般用片劑口服,對腦型或其他嚴重型惡性瘧病例,可改用注射法給藥。對于妊娠子宮,僅有微弱的興奮作用;當陣縮已經開始后,作用始較明顯,能加強其節律性收縮。它又能抑制心肌,為一般原漿毒,皮下或肌肉注射,容易引起組織刺激,甚至壞死。
奎尼丁能降低心肌的異位節律點中沖動之形成,降低應激能,減弱傳導和收縮,特別是它能延長心肌的不應期,臨床上用以治心房顫動。
奎寧與其他金雞納堿所引起的副作用,統稱金雞納反應,如耳鳴、頭痛、惡心、嘔吐和視聽力減退,甚至產生暫時性聾盲。停藥后,一般可以完全恢復。少數人對奎寧有高敏性或特異質,反應特別嚴重,如產生所謂"黑尿熱"(即急性溶血),可有寒戰、高熱、嘔吐、背痛、黑尿(血紅蛋白尿)、極度貧血及尿閉等,并可致死。少數人也可發生皮疹。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及支氣管哮喘等。
【性味】①《綱目拾遺》:"味微辛。"
②《廣西中藥志》:"味辛苦,性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瘧疾,解熱。
①《綱目拾遺》:"治瘧,解酒。"
②《廣西中藥志》:"治療瘧疾,鎮痛解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瘧:金雞勒一錢,肉桂五分.同煎服。壯實人金雞勒可用二錢。(《綱目拾遺》)
②解酒:金雞勒煎湯服。(《綱目拾遺》)
金雞勒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金雞勒 (《綱目拾遺》) 【異名】金雞納(李承祜《藥用植物學》)。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紅色金雞納樹或其它幾種同屬植物的樹皮、枝皮及根皮。 【植物形態】①紅色金雞納樹,又名:紅色規...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芥
芥 【釋名】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子)辛、熱、無毒。 【主治】 1、牙齦腫爛。用芥菜稈燒存性,研為末,...
-
金剪刀
金剪刀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河邊威靈仙。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湖州鐵線蓮的全草。 【植物形態】湖州鐵線蓮...
-
芥菜
芥菜 (《千金食治》) 【異名】芥(《儀禮》),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箋》),皺葉芥(《綱目》),黃芥(《中藥志》)。...
-
金精石
金精石 (《綱目》) 【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水金云母。 【礦物形態】水金云母,又名:蛭石,貓金。 單斜晶系。晶體常呈薄...
-
鬼筆
鬼筆 (《本草拾遺》) 【異名】朝生暮落花、狗溺臺(《本草拾遺》)。 【來源】為鬼筆科植物細皺鬼筆的子實體。 【植物形態...
-
崗梅葉
崗梅葉 (《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的葉。植物形態詳崗梅根條。 【采集】隨時可采。 【功用主治】治...
-
黑沙蒿子
黑沙蒿子 (《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種子。植物形態詳黑沙蒿條。 【功用主治】利尿。治小便不利。...
-
貫葉連翹
貫葉連翹 (《南京民間藥草》) 【異名】小汗淋草(《南京民間藥草》),小過路黃、小種黃(《貴州民間方藥集》),趕山鞭、千...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芥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