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地錦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
【植物形態】斑地錦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纖細;分枝較密,枝柔細,帶淡紫色,表面有白色細柔毛。葉小,對生,成2列,長橢圓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基部偏斜,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細齒,上面暗綠色,中央具暗紫色斑紋,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葉柄長僅1毫米或幾無柄;托葉線形,通常3深裂,杯狀聚傘花序,單生于枝腋和葉腋,呈暗紅色;總苞鐘狀,4裂;具腺體4枚,腺體橫橢圓形,并有花瓣狀附屬物;總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數朵,中間有雌花1朵,具小苞片,花柱3,子房有柄,懸垂于總苞外。蒴果三棱狀卵球形,徑約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頂端殘存花柱。種子卵形,具角棱,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邊和園圃內。分布浙江、江蘇等地。
【采集】6~9月采收,曬干。
【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辛,平。"
【功用主治】止血,清濕熱,通乳。治黃疸,泄瀉,疳積,血痢,尿血,血崩,外傷出血,乳汁不多,癰腫瘡毒。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散血止血,利小便,通乳汁。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崩中。"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黃疸,痢疾,腹瀉,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小兒疳積,跌打腫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傷,頭瘡,皮膚瘡毒,創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大劑量2兩);或和雞肝煮服。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四肢瘡腫:干斑地錦二兩。紅牛膝(莧科)四至五錢,土茯苓一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②治小兒疳積:干斑地錦一兩,鯉魚獻子(馬鞭草科華紫珠)根、白馬骨(茜草科)、紫青藤(鼠李科牯嶺勾兒茶)、醉魚草(馬錢科)根各四至五錢,黑豆半生半熟十余粒。水煎,沖糖服;或斑地錦和雞肝煮服。
③治痢疾:干斑地錦二至三兩。水煎,沖糖服。
④治乳汁不多:干斑地錦二兩左右,水煎沖黃酒服。
⑤治疣贅:鮮斑地錦,搗汁外敷。(選方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斑地錦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斑地錦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的全草。 【植物形態】斑地錦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纖細...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斑茅
斑茅 (江西《草藥手冊》) 【異名】大密(《嶺南科學》),芭茅(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 【植...
-
斑鳩木
斑鳩木 (《廣西藥植名錄》) 【異名】月中風、空心癍麻(《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白沉沙、硬骨過山龍(《廣西...
-
柏脂
柏脂 (《本草經集注》) 【異名】柏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樹干或樹枝經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植物形...
-
斑葉蘭
斑葉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銀線盆(《峨嵋藥植》),九層蓋、野洋參(《貴州民間藥物》),小將軍(《浙江中藥資源名...
-
草果穗
?草果穗 (《本草推陳》) 【來源】為桑科植物?草的果穗,植物形態詳?草條。 【功用主治】《本草推陳》:治肺結核潮熱,盜...
-
接骨木葉
接骨木葉 (《本草拾遺》)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接骨木"條。 【采集】4~10月均可采收。 【性味...
-
龜版膠
龜版膠 (《臨證指南醫案》) 【異名】龜版膏(《本草正》),龜膠(《本草匯言》),龜甲膠(《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龜科...
-
枸骨根
枸骨根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功勞根(《浙江民間草藥》)。 【來源】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根,詳枸骨葉條。 【采集】...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斑茅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