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莖山
(《本草圖經》)
【異名】土恒山(《綱目》),踏天橋、水麻葉(《湖南藥物志》),山茄子(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的根、葉。
【植物形態】杜莖山
常綠灌木,高1~3米,少分枝,有時攀援狀,全部禿凈。葉互生,近革質,長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圓,全緣或基部全緣,中部以上有疏鋸齒;葉柄長0.5~1厘米。總狀花序腋生,長1~3厘米;花黃白色,生于短柄上;小苞片闊卵形至腎形;萼、花冠5裂,花冠管長3~4毫米,長約為萼片的3倍;雄蕊5;雌蕊1。漿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種子多數,黑色。花期春季。
多生于常綠闊葉林下。分布長江中、下游至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果實中含杜莖山醌。
【性味】《本草圖經》:"苦,寒。"
【功用主治】祛風,解疫毒,消腫脹。治感冒頭痛眩暈,寒熱躁渴,水腫,腰痛。
①《本草圖經》:"主溫瘴寒熱發歇不定,煩渴,頭疼,心躁。取其葉搗爛,以新酒浸,絞汁服之。吐出惡涎甚效。"
②《湖南藥物志》:"祛風寒,消腫脹。治腰痛,感冒頭痛,眼目暈眩。"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水腫:杜莖山、泡桐、通草,水煎去渣,加豆腐一塊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黃腫,腹水:杜莖山根、地茄子根、野黃麥菜、燈籠草各一兩。水煎服,以綠殼鴨蛋為引。(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皮膚風毒:杜莖山根與白糖,煎服。(《廣西植物名錄》)
④止血,消腫痛:杜莖山莖葉,搗爛敷。(江西《草藥手冊》)
杜莖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杜莖山 (《本草圖經》) 【異名】土恒山(《綱目》),踏天橋、水麻葉(《湖南藥物志》),山茄子(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的根、葉。 【植物形態】杜莖山 常綠灌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杜鵑花
杜鵑花 (《綱目》) 【異名】紅躑躅(《洛陽花木記》),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綱目》),艷山紅(《分類草藥性》),艷山...
-
杜鵑花葉
杜鵑花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嫩葉,植物形態詳"杜鵑花"條。 【化學成分】葉和嫩枝...
-
對節葉
對節葉 (《貴州草藥》)) 【異名】阿上格(苗名)。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對節葉的葉。 【植物形態】對節葉 多年生草本,高...
-
肚拉
肚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都拉參、都拉(《四川中藥志》),對對參、雙參、蘿卜參、土敗醬(《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夾蛇龜
夾蛇龜 (《蜀本草》) 【異名】攝龜(《爾雅》),陵龜(《爾雅》郭璞注),形龜(《抱樸子》),鴦龜(陶弘景),呷蛇龜(《唐本草...
-
大九股牛
大九股牛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綠天麻、大接骨、羊角天麻。 【來源】為槭樹科植物多檳槭的根。 【植物形態】...
-
腐巴
腐巴 (《綱目拾遺》) 【異名】鍋炙(《藥性考》),豆腐鍋巴(《慈航活人書》)。 【來源】為煮豆漿時鍋底所結之焦巴。 【功...
-
金腰帶
金腰帶 (《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垂穗蕘花的花、根、莖皮。 【植物形態】垂穗蕘花,又名:細軸蕘花、野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杜鵑花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