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扭子七(《四川中藥志》),九節犁、九節雷、趕山鞭、蜈蚣七、傘墩七、螺絲七(《陜西中草藥》),螺絲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莖。
【植物形態】支柱蓼,又名: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無毛。根莖肥厚,具節,紫褐色;須根甚多。莖叢生或單生,細長,綠色,不分枝。基生葉有長柄,長15~25厘米;莖生葉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漸至無柄,葉柄基部具膜質托葉鞘2枚,有明顯的脈,無緣毛;葉片卵形或廣卵形,質薄,長3~15厘米,寬1.5~9厘米,先端尖銳,微彎,全緣,基部心臟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軸長3~5厘米;小花白色,徑約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長橢圓形,長2~3毫米;雄蕊8,花絲線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狀,花柱3枚,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3銳棱,黃褐色,有光澤。花期7月。
生長于中山區的林下或潮濕地方,常見于黃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湖北、四川、貴州、浙江、江西等地。
【采集】8~9月采收。
【藥材】干燥根莖近圓柱形,根頭處稍粗壯,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節,節上有明顯疙瘩突起,須根黑色,卷曲而長。質堅硬,斷面粉紅色至棕紅色。氣微,味淡微澀。
產四川、陜西等地。
【化學成分】根和根莖中,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等。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味澀,性平,無毒。"
②《陜西中草藥》:"味苦澀,性涼。"
【功用主治】散血,止血,行氣,調經。治跌打損傷,勞傷吐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
①《四川中藥志》:"散血行氣。治跌打損傷及五勞七傷。"
②《陜西中草藥》:"收斂止血,活血調經,止痛生肌。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淋癥,白帶,紅白痢疾,大骨節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研末。
【選方】治跌打損傷: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飯前服七至八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臨床應用】治療大骨節病
取紅三七(鮮)3錢切片,水煎3次取汁混合,早晚空腹加溫分服。試治10例,其中Ⅰ°3例,Ⅱ°5例,Ⅲ°2例,治后疼痛減輕,關節活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年齡小、病情輕者,療效顯著。
紅三七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紅三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扭子七(《四川中藥志》),九節犁、九節雷、趕山鞭、蜈蚣七、傘墩七、螺絲七(《陜西中草藥》),螺絲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蓼...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升麻根
紅升麻根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檀物異葉澤蘭的根。植物形態詳"紅升麻"條。 【采集】秋、冬、春采挖,洗凈,...
-
紅葵
紅葵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野枸杞(《內蒙古中草藥》),野茄子、野辣子、藥人豆(《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
-
紅毛走馬胎
紅毛走馬胎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毛膏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紅膽(《貴州植藥調查》),紅毛針、毛羅傘、...
-
紅骨參
紅骨參 (《陜西中草藥》) 【異名】紫參(《滇南本草》),毛丹參(《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種植物四花萊葉丹參的根...
-
白首烏
白首烏 (《山東中藥》) 【異名】泰山何首烏(《山東中藥》),泰山白首烏(《中藥材品種論述》),和尚烏(《山東中草藥手冊》...
-
黑三棱
黑三棱 【釋名】 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 (根)苦、平、無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
-
對叉疔藥
對叉疔藥 (《貴州草藥》) 【異名】飛蛾草、半邊風(《貴州草藥》),燕尾草(《云南中草藥》),羊蹄草、半截葉、四方臺(《廣...
-
菠菜子
菠菜子 (《滇南本草》) 【異名】刺蒺藜(《滇南本草》)。 【來源】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實。植物形態詳"菠菜"條。 【化學成...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升麻根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