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
(《別錄》)
【異名】蕨?(《爾雅》),水栗(《風俗通》),芰(《爾雅》郭璞注),芰實(《別錄》),菱角(《周禮義疏》),水菱(《品匯精要》),拭、沙角(《綱目》)。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
【植物形態】菱
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葉綠素,生自莖節,羽狀細裂。莖細長,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葉集生莖頂,成蓮座狀,菱狀三角形,長2.5~4厘米,寬2~4.5厘米,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幼時有細毛,后漸脫落,沿脈有毛;葉柄長2.5~5厘米,有毛或無毛,近頂處有膨大海綿狀的氣室。花兩性,單生葉腋;萼管短,有毛,裂片引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鉆狀,柱頭頭狀,花盤雞冠狀。果實為稍扁的倒三角形,兩端有刺,兩刺間距離3~4厘米,腹背的萼裂片脫落。種子一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池塘河沼中。各地多有種植。
尚有一種烏菱(《綱目》),果實具兩角,平展,先端向下彎曲,兩角間直徑4~6厘米。長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以上植物的莖(菱莖)、葉(菱葉),果柄(菱蒂)、果皮(菱殼)以及果肉制成的淀粉(菱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8~9月采收。
【化學成分】果肉略有抗腹水肝癌AH-13的作用。另含豐富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質。
【藥理作用】在以艾氏腹水癌作體內抗癌的篩選試驗中,發現種子的醇浸水液有抗癌作用。
【性味】甘,涼。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孟詵:"生食性冷。"
③《滇南本草圖說》:"甘淡,性平,微苦澀。"
④《隨息居飲食譜》:"鮮者甘涼,熟者甘平。"
【歸經】《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用主治】生食: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熟食:益氣,健脾。
①《別錄》:"主安中補臟。"
②《滇南本草》:"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風濕入竅之癥。"
③《滇南本草圖說》:"醒脾,解酒,緩中。"
④《綱目》:"解暑(及)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或煮熟。
【宜忌】《本經逢原》:"患瘧、痢人勿食。"
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菱 (《別錄》) 【異名】蕨?(《爾雅》),水栗(《風俗通》),芰(《爾雅》郭璞注),芰實(《別錄》),菱角(《周禮義疏》),水菱(《品匯精要》),拭、沙角(《綱目》)。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的果...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蓼子草
蓼子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小毛蓼(《種子植物名稱》),小蓼子草、紅蓼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蓼科植物細...
-
林背子
林背子 (《貴州草藥》) 【異名】野漆樹根(《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木蠟樹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
-
了哥王根
了哥王根 (《嶺南采藥錄》) 【別名】毒除根(《嶺南采藥錄》),地棉根(《廣州植物志》),定元根(《廣西中獸醫藥植》),魚...
-
林檎
林檎 (《千令?食物》) 【異名】來禽(《王右軍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聯珠果(《治聞記》),花紅果(《滇南本草》...
-
鼻血雷
鼻血雷 (《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異名】鼻血連(《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管花馬兜...
-
紅葵
紅葵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野枸杞(《內蒙古中草藥》),野茄子、野辣子、藥人豆(《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
-
鱉脂
鱉脂 (《綱目》) 【異名】鱉膏(《本草拾遺》),鱉油(《現代實用中藥》)。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脂肪。動物形態詳...
-
姜黃
姜黃 (《唐本草》) 【異名】寶鼎香(《綱目》),黃姜(《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黃或郁金的根莖。 【植物...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蓼子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