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瀝
(《本草拾遺》)
【異名】牡荊汁(《登真隱訣》)。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汁。植物形態(tài)詳"牡荊子"條。
【制法】將新鮮荊木裁成尺余長之小段,兩端架于磚上,其下以火燒之,則莖汁從兩端瀝出,以器承取之。
【性味】甘,平。
①《登真隱訣》:"冷而甜。"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甘辛,平。"
【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手少陰、太陰,足陽明、厥陰經(jīng)。"
【功用主治】除風熱,化痰涎,通經(jīng)絡(luò),行氣血。治中風口噤,痰熱驚癇,頭暈目眩,喉痹,熱痢,火眼。
①《登真隱訣》:"治心風。"
②《本草抬遺》:"飲之去心悶,煩熱,頭風旋,目眩,心頭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③《丹溪心法》:."開經(jīng)絡(luò),行氣血。"
④《綱目》:"除風熱,開經(jīng)絡(luò),導痰涎,行血氣,解熱痢。"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沸水沖,1~2兩。外用:涂敷或點眼。
【選方】①治中風口噤:荊瀝,每服一升。(《范汪方》)
②治高熱痙攣,痰鳴氣急:牡荊瀝、竹瀝,開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頭風:服荊瀝不限多少,取差止。(《千金方》)
④治喉痹:燒荊汁服之。(《千金方》)
⑤治赤白痢五、六年者:燒大荊如臂,取瀝,服五、六合,即得差。(《肘后方》)
⑥治目卒痛:燒荊木出黃汁敷之。(《肘后方》)
⑦治火眼:牡荊瀝汁點眼。(《湖南藥物志》)
⑧治瘡:荊木燒取汁,敷之。(《僧深集方》)
牡荊瀝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牡荊瀝 (《本草拾遺》) 【異名】牡荊汁(《登真隱訣》)。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莖汁。植物形態(tài)詳"牡荊子"條。 【制法】將新鮮荊木裁成尺余長之小段,兩端架于磚上,其下以火燒之...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牡荊葉
牡荊葉 (《別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牡荊子"條。 【性味】辛苦,平。 ①《別錄》:"味苦,...
-
牡荊子
牡荊子 (陶弘景) 【異名】小荊實(《本經(jīng)》),牡荊實(《本草經(jīng)集注》),夢子(《石藥爾雅》),荊條果(《藥材學》)。 【來源...
-
牡荊根
牡荊根 (《別錄》)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牡荊子"條。 【性味】苦辛,溫。 ①《別錄》:"甘苦,平...
-
牡鼠糞
牡鼠糞 (《別錄》) 【異名】鼠矢(《本草經(jīng)集注》),兩頭尖(陶弘景),雄鼠糞(《日華子本草》),仃鼠糞(《類證活人書》)。...
-
哈士蟆
哈士蟆 (《飲片新參》) 【異名】哈什蟆、紅肚田雞、蛤螞(《中藥通報》2(5):205,1956),田雞(《遼寧主要藥材》),雪哈(《藥...
-
辣椒莖
辣椒莖 (《重慶草藥》) 【異名】海椒梗。 【來源】為茄科植物辣椒的莖。植物形態(tài)詳"辣椒"條。 【采集】9~10月采。 【性味...
-
鵝掌金星草
鵝掌金星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辟瘟草、鴨腳金星草(《百草鏡》),獨腳金雞(《綱目拾遺》),豬蹄叉、雞腳叉、烏...
-
杜莖山
杜莖山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土恒山(《綱目》),踏天橋、水麻葉(《湖南藥物志》),山茄子(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牡荊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