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木瓜
(《滇南本草》)
【異名】木瓜(《滇南本草圖譜》),酸木瓜(《昆明藥植調查報告》),香木瓜、皺皮木瓜(《成都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秋木瓜,又名:木瓜花(《植物名實圖考》)。
半常綠灌木,高達4米。枝有刺,幼枝密布污黃色柔毛,頂端成刺。葉革質,短枝上葉通常4~7片簇生;托葉不顯,當年脫落;葉片長橢圓形,長3~12厘米,寬1~3厘米,先端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密生不整齊尖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疏生柔毛;葉柄紅色,長2~7毫米,微具柔毛。花深紅色,漏斗形,長3~4厘米,通常3朵簇生;花序下有一、二片不正常之葉;花梗極短;萼筒長2~3厘米,色綠,帶紫紅色,有白粉,萼片卵圓狀三角形,內面及邊緣有黃色長柔毛;花瓣圓形,具短爪,徑達2厘米;雄蕊約30,長約14毫米,紫紅色,花絲絲狀,藥長橢圓形,丁字著生;子房下位,5室,花柱5,基部聯合,疏生短柔毛,與雄蕊同長,柱頭密生乳頭狀突起。梨果卵形,長7~10厘米,兩端凹入,成熟時黃色或黃綠色,有時帶紅色,光滑,芳香。種子扁平,類三角形。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采集】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摘,縱剖為2或4塊,置開水中微燙,以外皮轉色為度,撈出,曬干或炕干。
【藥材】果實卵形,常對開成半卵形,長4.5~10厘米,寬3~4.5厘米,外表呈橙黃色、橙紅色或暗紅色。外果皮光滑,多收縮紋理,果肉凹陷,果肉及內果皮多有白色小點,內果皮光滑,有時可見排列于中軸的2列種子。種子褐色,類三角形。氣微酸,味酸略澀。以塊大、色紅、粉多者為佳。
產四川、云南等地。
【化學成分】花瓣含蹄紋天竺素和矢車菊素的葡萄糖半乳糖雙糖甙、越橘花青甙、矢車菊甙、蹄紋天竺素-3-半乳糖甙及微量翠菊甙。
【性味】酸苦,溫。
①《滇甫本草》:"苦辛甘,微溫。"
②《植物名實圖考》:"酸澀。"
③《成都中草藥》:"酸澀,溫,無毒。"
【功用主治】舒肝和胃,除濕止痛。治吐瀉胸悶不適,風濕筋骨疼痛,腳氣。
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腳軟。"
②《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舒筋,止痛,止尿。治風濕疼痛,關節、四肢痙攣。"
③《成都中草藥》:"舒肝和胃,除濕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
【選方】①治吐瀉胸悶不適:香木瓜、藿香、扁豆、陳皮。水煎服。
②治風濕疼痛:香木瓜、防己、桑枝、威靈仙。水煎服。
③治濕熱腳氣:香木瓜、苡仁、白術、茯苓、五加皮、萆粟、黃柏。水煎服。(選方出《成都中草藥》)
秋木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秋木瓜 (《滇南本草》) 【異名】木瓜(《滇南本草圖譜》),酸木瓜(《昆明藥植調查報告》),香木瓜、皺皮木瓜(《成都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秋木瓜...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青兔耳風
青兔耳風 (《四川中藥志》) 【異名】走馬丹(《峨嵋藥植》),紫背金牛、紫背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羅漢草、走馬胎、...
-
秋石
秋石 (《品匯精要》) 【異名】秋丹石(《本草蒙筌》)。 【來源】為人中白和食鹽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
-
青蛙
青蛙 (《日華子本草》) 【異名】蛙魚(《漢書》),蛙、長股(《別錄》),田雞、青雞,坐魚、蛤魚(《綱目》)。 【來源】為蛙...
-
青蒜
青蒜 (《滇南本草》)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葉。植物形態詳"大蒜"條。 【性味】性溫,味辛。 【功用主治】醒脾氣,...
-
碧桃干
碧桃干 (《飲片新參》) 【異名】桃梟(《本經》),鬼髑髏(《雷公炮炙論》),桃奴、梟景(《別錄》),干桃(《圣惠方》),氣桃...
-
豆腐
豆腐 (《本草圖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 【制法】一般用黃大豆,以水浸約一天左右(夏季可較短...
-
黎辣根
黎辣根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梨羅根(《中國樹木分類學》),紅點秤、一掃光、鐵包金(《南寧市藥物志》),黎頭根、...
-
喉嚨草
喉嚨草 (《中國藥植志》) 【異名】佛頂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草木便方》),銅錢草、白花草(《中國樹木分類...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青兔耳風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