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須
(《本經逢原》原作"參須")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細支根及須根。植物形態詳"人參"條。
【藥材】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白彎須等品種。
①紅直須
為較粗的細支根。一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及須根脫落痕,少數有栓皮剝落現象,斷面棕紅色,平坦,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堅脆。氣香,味苦。
②白直須
為較粗長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已無外皮。斷面類白色。
③紅彎須
為棕紅色的細支根及須根,長短粗細不等。質脆,味苦。
④白彎須
多為須根,常團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
【性味】甘苦,平。
①《本經逢原》:"味苦。"
②《本草便讀》:"甘,平。"
【歸經】《本草再新》:"入肺經。"
【功用主治】益氣,生津,止渴。治咳嗽吐血,口渴,胃虛嘔逆。
①《本經逢原》:"治胃虛嘔逆,咳嗽失血等證。"
②《本草從新》:"生津補氣。"
③《本草正義》:"生津止渴,潛陽降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人參須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人參須 (《本經逢原》原作"參須")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細支根及須根。植物形態詳"人參"條。 【藥材】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白彎須等品種。 ①紅直須...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拳參
拳參 (《本草圖經》) 【異名】山蝦子(《江蘇植藥志》),倒根草(《新疆藥材》),紫參、破傷藥、刀剪藥、疙瘩參(《河北藥材...
-
人面子
人面子 (《綱目》) 【別名】銀棯(《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人面子 常綠大喬木...
-
雀梅藤
雀梅藤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葉。 【植物形態】雀梅蓐,又名:對節刺、對角刺、碎米子...
-
楸葉
楸葉 (《本草拾遺》)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楸德葉片,植物形態詳"楸木皮"條。 【性味】《綱目》:"苦,小寒,無毒。" 【...
-
粳谷奴
粳谷奴 (《綱目》) 【來源】為水稻感染稻曲病(由黑粉科稻曲擬黑粉菌所引起)后的果穗。 【病原菌】稻曲擬黑粉菌,又名:...
-
楸葉
楸葉 (《本草拾遺》)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楸德葉片,植物形態詳"楸木皮"條。 【性味】《綱目》:"苦,小寒,無毒。" 【...
-
葫蘆茶
葫蘆茶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牛蟲草、迫頸草、百勞舌(《廣西中獸醫藥植》),金劍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
-
絳梨木葉
絳梨木葉 (《重慶草藥》)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薄葉鼠李的葉。植物形態詳"絳梨木子"條。 【功用主治】治食積飽脹。 【選...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拳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