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
(《日用本草》)
【異名】干柿(《日華子本草》),柿花(《綱目》),柿干(《本草備要》)。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經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有白柿、烏柿兩種。植物形態詳"柿蒂"條。
【制法】參見"柿霜"條。
【性味】甘澀,寒。
①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火熏者性熱。"
②《日華子本草》:"平。"
③《綱目》:"白柿,甘,平,澀,無毒;烏柿,甘,溫,無毒。"
④《本草通玄》:"甘寒而澀。"
【功用主治】潤肺,澀腸,止血。治吐血,咯血,血淋,腸風,痔漏,痢疾。
①《別錄》:"火柿主煞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
②陶弘景:"烏柿,火熏者斷下,又療狗嚙瘡。"
③《本草拾遺》:"日干者溫補,多食去面?,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藥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許立止。"
④《日華子本草》:"潤聲喉,殺蟲。"
⑤《嘉祐本草》:"厚腸胃,澀中,健脾胃氣,消宿血。"
⑥《日用本草》:"澀腸止瀉,殺小蟲,潤喉音。治小兒秋深下痢。"
⑦《綱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腸?,痔漏下血。"
⑧《本草通玄》:"止胃熱口干,潤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生食、煎湯或燒存性入散劑。
【宜忌】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不宜食。
【選方】①治痰嗽帶血:青州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真青黛一錢。臥時食之,薄荷湯下。(《丹溪纂要》)
②治咳嗽吐痰:干柿燒灰存性,蜜丸,滾水下。(《滇南本草》)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腸風瀉血、痔熱流血等證:柿餅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葉(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懷熟地各四兩,生姜皮一兩(炒焦黑),百部五兩,天門冬、麥門冬(俱去心)各六兩。用水五十碗,熬至十碗,濾出渣,再如法煎,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總和一處,入砂鍋內,慢火熬至五碗,加煉蜜六兩,收貯凈磁瓶內。每早、午、晚各服十馀茶匙,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④治熱淋澀痛:干柿、燈心等分。水煎日飲。(《綱目》)
⑤治小便血淋:白柿、烏豆鹽花煎湯,入墨汁服之。(《經驗方》)
⑥治血淋:干柿,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世醫得效方》柿焚散)
⑦治腸風下血:棉花核(炒黑,去殼)三兩,側柏葉(炒黑)四兩,槐米(炒)一兩。柿餅蒸爛搗丸,清晨滾湯下四、五錢。(《絳囊撮要》柿餅丸)
【名家論述】《綱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蓋大腸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按方勺《泊宅編》云,劉掾病臟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方,只以干柿燒灰,飲服二錢遂愈。又王繆《百一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為散為丸皆可。與本草治腸?,消宿血,解熱毒主義相合,則柿為太陰血分之藥,益可征矣。又《經驗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孫得一方,用干柿餅同干飯日日食之,絕不用水飲,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征也。"
柿餅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柿餅 (《日用本草》) 【異名】干柿(《日華子本草》),柿花(《綱目》),柿干(《本草備要》)。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經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有白柿、烏柿兩種。植物形態詳"柿蒂"條。...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蜀漆
蜀漆 (《本經》) 【異名】雞屎草、鴨屎草(《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的嫩枝葉。植物形態詳"常山...
-
柿木皮
柿木皮 (《本草圖經》)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樹皮。植物形態詳"柿蒂"條。 【功用主治】治下血及湯火傷。 【選方】①治...
-
柿花
柿花 (《滇南本草》)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花,植物形態詳"柿蒂"條。 【功用主治】治痘瘡破爛。柿花曬干為末,搽之。...
-
柿子
柿子 (《滇南本草圖說》) 【來源】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植物形態詳"柿蒂"條。 【采集】霜降至立冬間采摘,經脫澀紅熟后...
-
風箱樹花
風箱樹花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風箱樹的花序。植物形態詳"風箱樹葉"條。 【采集】夏季采...
-
麒麟尾
麒麟尾 (《嶺南采藥錄》) 【異名】獅尾草(《嶺南采藥錄》),蓬萊蕉、龜背竹(《廣州植物志》),羽葉藤、過山標(《廣西藥植...
-
排錢草根
排錢草根 (《泉州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牌錢樹的根。植物形態詳"排錢草"條。 【采集】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
麻滓
麻滓 (《綱目》) 【異名】麻油滓(《千金方》),麻枯餅、芝麻莘(《壽養老新書》),麻或(《綱目》)。 【來源】為胡麻科植物...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蜀漆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