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胡頹子(《本草經集注》)
【類別】葉類
【異名】盧都子(《中藏經》),雀兒酥(《雷公炮炙論》),王婆奶(《履?巖本草》),蒲頹子、半含春(《綱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實圖考》),牛奶子、石滾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國植物名錄》),糖罐頭(邁爾氏《中國植物名錄》),羊奶奶(《貴州民間方藥集》),咸匏頭(《福建民間草藥》),柿蒲、燈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補陰丹、瓶匏、田蒲(《閩東本草》)。野荸薺、野枇杷、漿米草、野水葡萄、大麥奶、白銳蓄、甜果兒、麥欖(《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雞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藥》),斑楂、干茄、大麥前果、大葉巴樁子(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潘桑果,麥果果、野棗子(《上海常用中草藥》),蒲栗子(蘇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胡頹子
常綠灌木,高達4米,通常具刺。枝開展,小枝褐色。葉厚革質,橢圓至長圓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邊緣通常波狀,上面初有鱗片,后即脫落。下面初具銀白色鱗片,后漸變褐色鱗片;葉柄長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銀白色,下垂,長約1厘米,有香氣;花被筒圓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狹細,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無毛,柱頭不裂。果實橢圓形,長約1.5厘米,被銹色鱗片,成熟時棕紅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5月。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陜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胡頹子根)、葉(胡頹子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花含揮發油。
【性味】酸濕,平。
①《中藏經》:"酸澀。"
②馬碗《食經》:"味甘。"
③《綱目》:"酸,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瀉痢,消渴,喘咳。
①馬琬《食經》:"補益五臟。"
②《草木便方》:"除煩熱,消渴。"
③《現代實用中藥》:"收斂,止瀉,治痢疾。"
④《福建民間草藥》:"止血,療痢。"
⑤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收斂止瀉,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氣,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瘡,腰部扭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胡頹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中文名】胡頹子(《本草經集注》) 【類別】葉類 【異名】盧都子(《中藏經》),雀兒酥(《雷公炮炙論》),王婆奶(《履?巖本草》),蒲頹子、半含春(《綱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實圖...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葫蘆巴
葫蘆巴 SemenTrigonellae (英)CommonFenugreekSeed 【別名】 苦豆、香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戎蘆巴Trigonellafoenum-graecumL.的種子。 【...
-
葫蘆
【藥品名稱】葫蘆 【藏藥名】嘎貝哲布 【拼音名】Hulu 【英文名】SEMENLAGENARIAESICERARIAE 【標準編號】WS3-BC-010 【來源/處方】本...
-
葫蘆茶
葫蘆茶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牛蟲草、迫頸草、百勞舌(《廣西中獸醫藥植》),金劍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
-
槲皮
槲皮 (《唐本草》) 【異名】赤龍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樹皮。...
-
黑葡萄液汁
黑葡萄液汁 (《陜西草藥》) 【異名】野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復葉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 【植物形態】復葉葡萄...
-
獨葉一枝槍
獨葉一枝槍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異名】獨葉一枝花(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華無柱蘭(《浙江...
-
合歡
合歡 【釋名】 合昏、夜合、青裳、萌葛、烏賴樹。 【氣味】 (木皮)甘、平、無毒。 【主治】 1、肺癰。取合歡皮一掌大...
-
紅根
紅根 (《云南中草藥》) 【異名】長蟲包谷、小獨腳蓮、見血飛。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紅根的塊莖。 【植物形態】紅根...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葫蘆巴
下一篇:暫無